pgc|交友软件上认识的人,为何难长久?

pgc|交友软件上认识的人,为何难长久?
文章插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社交产品笔记(ID:gh_fb6b50cf01f1),作者:NKL,原文标题:《从陌生人社交的25年发展史来看看荷尔蒙生意的“命运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深刻地影响着陌生人社交产品发展,进而改变了商业模式。在整个陌生人社交领域中,衍生出了UGC和PGC两种不同的用户交互平台。如OKCupid、Plenty of fish、Tinder、陌陌(无直播)、Bumble、探探(无直播)等会员制付费模式为UGC平台,如9158、51.com、六间房、Bigo、Uplive、PP约玩等秀场打赏、1v1付费模式为PGC平台。

如今,在互联网高速进程中,产生了如此多样化的异性社交产品,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还有女孩会去Tinder、陌陌这类平台上寻找一段长期关系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未来还会不会发生?

短短的20多年互联网异性社交演进,有无数平台倒下和崛起,周而复始,往复循环。我绘制了一张UGC和PGC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周期变化曲线,如下:

pgc|交友软件上认识的人,为何难长久?
文章插图


  •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陌生人社交用户总量和需求持续增长。

  • UGC和PGC平台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都在朝多样化发展。

  • UGC平台呈周期性大幅波动递增规律:平台生命周期较短,波动大,用户积累快,消失也快。

  • PGC平台呈稳健增长趋势:平台生命周期较长,波动小,用户积累慢,消失也慢。

一、为什么UGC平台呈周期性波浪曲线增长

1. 直接原因:效率

在线陌生人社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婚恋交友网站Match.com。90年代初,Match.com创始人Gary Kremen购买了一个拥有900名会员的交友服务,这项服务与报纸上的交友人事栏、视频交友和做媒栏目一起控制着当时主流的婚恋市场,但效率非常低。

在当时,互联网数据库服务已经开始兴起。Kremen认为如果创建一个私人广告的在线数据库,就能够让人们支付较低的费用获得更加快速地搜索到其他对象,而且也更加保护隐私。于是1993年,Kremen建立了在线个人数据库,1994年购买了Match.com域名,1995年陌生人社交的鼻祖Match上线。

(1)技术提高效率

pgc|交友软件上认识的人,为何难长久?
文章插图


从Match.com开始,陌生人社交逐渐从线下开始往线上迁移,近20多年的陌生人社交用户一直在持续增长。这其中直接驱动因素是技术(软件和硬件)的兴起,扩大了陌生人社交的覆盖范围,增加了陌生人匹配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匹配效率。从PC时代的主机、ADSL(带宽)、数据库等的快速普及,到移动时代3G、LBS、滤镜等广泛应用,直接影响了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发展路径。

近10年直观感受最深的是2010年移动时代出现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就如同陌陌创始人唐岩就曾这样形容陌陌:“当你出差孤独地住在酒店房间时,可以通过LBS发展隔壁有个同样处境的年轻姑娘。”陌陌侧重的是地理位置,给男性用户一种“可快速获得女性”的期许。但这个女孩会与你产生关系吗?

(2)技术不能提高“喜欢”的效率

就如同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还有女孩会去Tinder、陌陌上寻找一段长期关系吗?

pgc|交友软件上认识的人,为何难长久?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