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智能能量砖:通过 3D 打印在砖内进行 Ti3C2@聚合物电化学储能( 三 )
图3
在3D打印电极上电镀Ti3C2@PPy之前和之后(45分钟)的结构和电学研究 。 a)热重分析(TGA)分析 , b) XRD图 , c) N2吸附-解吸等温线(插图代表孔径分布) , d)原始、活化和电沉积的基于Ti3C2@PPy的3D打印电极的电阻(提供的数据是五次重复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
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 , 我们在以1 M 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的三电极系统中检查了Ti3C2@PPy电沉积3Dcy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图S4a、b , 支持信息) 。 图S5a(支持信息)显示了原始和不同时间沉积的Ti3C2@PPy在3Dcy电极上的循环伏安(CV)图 。 随着电沉积时间从15分钟增加到45分钟 , 3Dcy Ti3C2@PPy电极的CV积分面积增加 , 表明较长的电沉积时间有利于增加电容 。 由于采用了二维材料(Ti3C2) , 3Dcy Ti3C2@PPy电极的CV曲线具有更大的封闭面积和矩形形状 , 表明更好的电子转移和更大的电容 。 但是在Ti3C2@PPy电沉积60分钟后 , 3Dcy Ti3C2@PPy电极的CV封闭面积开始减小(图S5a , 支持信息) 。 这是由于Ti3C2@PPy复合材料的负载和电极的电导率在60分钟电沉积后达到最大值 。 另一方面 , 3Dcy电极表面过量的活性材料会在Ti3C2和PPy之间产生聚集 , 导致性能损失 。 图S5b(支持信息)显示了3Dcy Ti3C2@PPy电极的恒电流充放电(GCD)图 , 其工作窗口为-0.2至0.6 V , 电流密度为1 A g-1 。 很明显 , 电沉积45分钟的3Dcy Ti3C2@PPy具有较长的放电时间 , 这意味着较大的比电容(Csp) 。 基于放电时间 , 在电沉积时间为0、15、30和45分钟后计算的3Dcy Ti3C2@PPy电极的Csp分别显示为1.73、41.15、79.7和121.03 F g-1 。 此外 , 3Dcy Ti3C2@PPy电极的GCD曲线与CV曲线相似 , 表明Ti3C2@PPy电沉积60分钟后 , 电化学性能下降(图S5b , 支持信息) 。 根据我们的发现 , 我们认为45分钟是最佳电沉积时间 。 这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肯定归功于Ti3C2@PPy杂化物的电沉积 , 它可以提高电导率和比表面积 。
根据对单个3Dcy Ti3C2@PPy电极的研究 , 电沉积45分钟后沉积的Ti3C2@PPy混合层提供了最佳的总体结果;因此 , 相同的电沉积时间用于制备其他两种3D电极设计:3Ddc Ti3C2@PPy(图S4c , 支持信息)和3Drc Ti3C2@PPy(图S4e , f , 支持信息) 。 为了证明双电极系统的高电化学性能 , 我们首先研究了3Ddc Ti3C2@PPy电极的电容性能 。 因此 , 我们制造了一个独立的对称固态SC , 其中两个3Ddc Ti3C2@PPy电极和F108/H2SO4水凝胶电解质夹在它们之间 , 如图4a和图S4d(支持信息)的插图所示 。
图4
对称3D圆盘(3Ddc) Ti3C2@PPy超级电容器(SC)的电化学性能:a)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CV)图 , b)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充放电(GCD)图 , c) Csp作为a电流密度的函数 , d)奈奎斯特图 , e)循环稳定性 , f)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的Ragone图 。
图4a显示了3Ddc Ti3C2@PPy SC在5到100 mV s-1的扫描速率下的CV图 。 CV曲线没有显着修改 , 表明3Ddc Ti3C2@PPy电极具有高倍率能力和出色的电容行为 。 此外 , 当扫描速率增加时 , CV曲线的面积增加 , 显示出优异的电容特性 。 图4b显示了GCD曲线的对称线性形状 , 表明3Ddc Ti3C2@PPy SC在0.8 V的工作电压下表现出完美的理想电容行为 。 图4c显示3Ddc Ti3C2@PPy SC具有更高的Csp , 为118.14 F g -1在1.5 A g-1的电流密度下 , 当电流密度增加两倍时 , 具有92.9% Csp保留(109.8 F g-1)的良好倍率容量 。 图4d中的奈奎斯特图表明3Ddc Ti3C2@PPy SC具有相对较小的等效串联电阻(ESR) , 为4.8 Ω , 这导致电极中的快速电子转移 。 此外 , 通过GCD对3Ddc Ti3C2@PPy SC的长期循环测试显示电流密度为5.0 A g-1 。 图4e显示 , 在1000次和6000次GCD循环后 , Csp分别保留了其初始Csp的97.8%和81.4% , 优于报道的MXene和3D打印电极 。 图4f显示了3Ddc Ti3C2@PPy SC的Ragone图 , 其中功率密度(P)和能量密度(E)的值是根据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计算得出的 。 3Ddc Ti3C2@PPy SC的E在P为150 Wkg-1 (93.7 mW cm-3)时可达到2.64 Whkg-1 (1.60 mWh cm-3) , 同时保持2.44Whkg-1 336 Wkg?1 。 值得注意的是 , 与CoNi2S4/NiCo-LDHs/Ni/PL、PLA/nanoC、MoSx@3D-PE和MoS3-x@3DnCF等其他3D打印SC设备相比 , E研究结果显示出更高的性能// Ti3C2 。 表S2(支持信息)中描述了3Ddc Ti3C2@PPy SC与先前报道的3D打印SC的比较性能 。
- 苹果|国内首款支持苹果HomeKit的智能门锁发布:iPhone一碰即开门
- CPU|元宇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公司已投高科技超100亿,股价仅3元
- 能量密度达500Wh/kg!日本开发出新款锂空气电池
- 智能|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智能制造|企业转型的新时代,夹缝中求生存
- DeepMind首席科学家:比起机器智能,我更担心人类智能造成的灾难
- Aqara 智能门锁 A100 Pro 发布:支持苹果“家庭钥匙”解锁
- 资讯丨智能DHT+高阶智能驾驶辅助,魏牌开启“0焦虑智能电动”新赛道
- 智能手机|全球第17位!App Annie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3.3小时
- 图灵奖|中国科技团队创历史,360打破行业垄断,登顶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