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他卖过保险、做过足疗、进过阿里,29岁创业,38岁身价280亿( 三 )


2011年夏 , 程维去北京出差见客户 , 遇上秋雨 , 程维在蓟门桥打车 , 从四点半开始打车 , 一直到五点都没打到 , 好不容易碰到一辆空车还因为要交接班而拒载 。
还有一次 , 老家亲戚去北京 , 定了7点在王府井附近吃饭 , 结果亲戚5点半打电话说在打车了 , 结果等到8点又打电话问程维能不能去接他们 。
和同从阿里出来创业的王刚进行一番碰撞后 , 程维决定做滴滴 。 原因有三:
第一 , 在中国打车难 , 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
第二 , 国外有类似的模式 , 英国打车应用Hailo刚刚拿到融资 , 方向貌似可行;
第三 , 移动互联网到来 , 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
最终王刚出资70万 , 程维出资10万 。 带着这80万 , 程维从杭州去北京创立滴滴 。
程维创立滴滴时 , 绝大多数朋友都是反对的 , 都说不靠谱 , 因为那时候大部分司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 , 别说安打车软件了 。 但程维认为 , 正是市场基础不成熟时 , 才有机会 , 市场成熟的时候就没有你的机会了 。
程维说:创业是孤独的 , 我每天都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 。 我每天都在问自己 , 这个事能不能做成 , 反复衡量 , 不停地问自己 , 不停地磨砺自己 , 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 。
这个阶段 , 我们能看到程维的选择格局更高了 , 虽然那时他才29岁:
首先 , 一个29岁的年轻人 , 创业的出发点不是赚大钱 , 而是切切实实找到一个大众刚需痛点去解决 , 也就是说他找到了一个“战略存在价值”立得住的点;
其次 , 他离职时已是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 , 29岁 , 前途不可限量 , 但他还是想创业 。 那时候他创业的机会应该也有很多很多 , 但他没有贸然行动 , 而是反复推演琢磨了9个月 , 你能想象 , 他心里装的一定不是个小梦想;
最后 , 他又敢选择“出行”这个非常难啃、但潜力巨大的领域 , 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勇气、魄力和野心 。
03
既敢花240万开走第一个合伙人
也敢花全公司一半的工资挖柳青
创始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 , 组建一支梦幻之队 。
程维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 , “业务都是假的 , 团队才是真的” , 他请教阿里关明生 , 问马云是如何组建团队的 , 然后他把40%的精力都用在了招聘上 。
组建梦幻之队 , 既要不计成本请走不合适的人 , 也要不计成本去挖真正的牛人 。 程维在这一点上 , 很有魄力 。
创立滴滴后 , 程维在用人上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在公司账上只有100万美金时 , 给CTO开价240万人民币 , 买回了他手里30%的股权 , 让他离开了 。
为什么?因为发现当时的CTO不太合适 。
为什么当初给那么高的股权比例?其实这是很多初创公司经常犯的错误:用股权成本去获得稀缺资源 。 滴滴刚起步时 , 技术人才非常稀缺 , 为了获得这个稀缺资源 , 给了CTO30%的股权 。
而且创业早期找人 , 通常都是找自己认识的兄弟 , 在账上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 , 不好意思给很少的股份 。
给的时候很大方 , 后面就后患无穷 。 程维在发现不对头的时候 , 及时做决定 , 拿出240万 , 干掉了这个风险 。
程维是个不给自己设限的CEO , 很快他挖来了百度的张博做CTO 。
但真正显示出程维在用人上巨大魄力的 , 是他搞定了柳青 。
程维说:“首先 , 你要敢想 。 看到柳青 , 我也紧张 , 不论是能力还是人品 , 柳青都好的让人紧张 。 怎么去跟她谈 , 我也特别紧张 。 柳青原来的工资是400万美元 , 我跟她说 , 滴滴工资的一半都是你的 , 剩下的才是我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