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澳大利亚史上最大恐龙“出场” 但想当世界最大还得再长长( 二 )


据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介绍 , 随着科学的进步 , 他们使用了先进的生物体三维(3D)扫描技术 , 把修复后的南方泰坦巨龙的每一块骨骼化石都进行了扫描 , 并且建模复原 。
“三维扫描是这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方法 ,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恐龙形态学进行描述 。 ”尤海鲁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恐龙骨骼化石通常都很大 , 以前的方法是逐一从不同的角度翻来覆去地拍照 , 但这个过程容易损坏化石 。 而使用三维表面扫描 , 可一次性地从各个角度“照”到化石 , 不仅数据精准 , 也非常便于后期在电脑系统中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研究 。
尤海鲁介绍 , 由于恐龙化石往往是近亿年前埋在岩石中的 , 因此会产生变形 。 澳大利亚的此项研究用了三维扫描新方法 , 但是具体应用起来还有很多细节 , 同时要结合相应的软件程序开发 , 在三维扫描基础上 , 更精确地复原它最原始的形态 , 这是研究的基础 。
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对特征不易区分的标本创建了三维表面模型 , 可直接在彩色的骨骼图像上进行标注 。 此外 , 他们还使用一系列三维对齐和渲染模式 , 提供了更好的几何比较 , 同时允许识别相应的埋藏偏差 。 这也意味着将允许对这些解释进行测试、重新解释 , 并在后续研究中发布“新版本” 。 其中 , 由于恐龙坐骨太大 , 扫描设备无法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 只好做了两次扫描 , 然后使用图像堆栈工具 , 把两个扫描数据集生成一个表面模型 。
“这项研究只用了三维表面扫描 。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 , 即CT扫描等方法来观察化石内部的一些结构 , 比如脑颅的结构 。 因为对于一些化石来说 , 光看表面并不够 , 此时就只能借助CT扫描等方法 。 ”尤海鲁向采访人员介绍 。
确认“恐龙新物种”需慎重
恐龙从来都是古生物界的“明星” 。 每一次发掘 , 恐龙骨架大小、奇特的形态以及是否是新物种 , 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
“大家都喜欢命名一种新恐龙 , 因此只要发现有一些差别 , 都倾向于命名它是一个新种 。 ”尤海鲁告诉采访人员 , 但实际上 , 这些差别也可以用一些别的原因来解释 , 比如说我们人类 , 存在个体发育、性别、地域和民族的差异 , 骨骼间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 倘若把这些差别放到数千万年前的地层中 , 今天的古生物学家就可能认为人类可据此分为好几种了 。 “但实际上我们人都属于一个物种 , 所以要慎重看待骨骼化石间的差别 。 ”他说 。
尤海鲁补充说 , 迄今为止 , 澳大利亚已发现的恐龙很少 , 所以每每那里发现恐龙化石 , 都会引发很大关注 。 但以南方泰坦巨龙来看 , 目前被发现和保存的相关材料也不是很多 , 虽然媒体和研究者强调其是“澳大利亚最大” , 甚至是全球“最大之一” , 但其复原后也只有30米左右长 。 实际上 , 在中国不乏40米左右长的恐龙 , 那才真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或者最大的恐龙之一 。
斯科特·霍克努尔等人通过对恐龙化石的附肢骨骼等特征的详细对比研究 , 并运用分支系统分析 , 发现澳大利亚之前发现的四个蜥脚类恐龙亲缘关系很近 , 可以构成巨龙型类蜥脚类的一个分支 。
地质资料表明 , 在澳大利亚这些恐龙生活的时期 , 这里曾经历了从一望无际的古陆表海 , 到近海 , 又到陆地河湖环境的转变 。 研究人员推测 , 栖息地的快速发展变化 , 推动了当地最大的素食动物——泰坦巨龙类形态的多样性 。 但由于所处区域年代地层分辨率很差 , 研究人员的所有解释仍不能完全被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