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要在马路上跑起来,无人驾驶车还需什么样的“大脑”?
【 骑自行车|要在马路上跑起来,无人驾驶车还需什么样的“大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杨洁)设想在一个农贸市场的十字路口,行人走过,车辆有序地行驶,由人脑控制的交通系统稳定地运转着。如果把控制权交给人工智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7月14日,在2021中国·宁波新一代人工智能学术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郑南宁提到,“如果要让机器识别出交通场景中各个对象的行为以及整个系统,是十分困难的。”
他解释,人开的车与人之间协调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系统,原因在于人在交通场景中能够预测、理解和判断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所拥有的行为,而自动驾驶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得相关场景的数据,无论周围对象如何行驶,都要对其行为进行判断,即拥有对场景感知的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看来,城市路面的无人驾驶涉及非线性处理逻辑。城市的路面是三维的,“三维以上的系统是复杂系统。”他认为,这背后的问题处理是动态、非线性的、随机的。
无人驾驶车要在马路上安全地跑起来,人工智能大脑还要学会“预判”。郑南宁认为,“需要根据预行为传达行驶的意图,应对路况上的意外遭遇。”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如果马路上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走到马路中间,玩具不小心掉到地上,这个孩子本能地去捡这个玩具。“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要能够从玩具掉在路边的行为,预测出这个孩子有可能去捡玩具,我们称之为对于意外遭遇能够有效地应对。”
据资料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者近半数为步行者、骑自行车者或者是小型机动车的使用者,他们被称为“弱势道路使用者”。郑南宁解释,无人驾驶车辆的大脑要控制车辆安全地驾驶,他们需要额外地注意弱势道路使用者。判断行驶交通环境中弱势道路使用者处于的空间位置和有可能采取的行动。例如,在交叉路口中偶遇骑自行车的人,“大脑”要对于骑自行车的行为进行判断,是右侧还是左边行驶,甚至要判断车的行驶速度。
此外,他认为未来无人驾驶“大脑”还要进行基于行为的人车自然交互,如车里乘客采用手势、语言等方式,可以告知“车主”实时地调整行驶的方式。
“无人驾驶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安全智能是可以做到的,但成本比较大,交通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智能手环|官方重申,要求为骑手缴纳社保,美团表示交不起,它将作何抉择?
- 信用|北京 4 月起实施共享单车新规,骑车需实名认证
- 华为|覆盖全国10万骑手,外卖届又一黑科技上线!
- Apple Watch|Surface Go 3评测:轻量办公领域一骑绝尘
- 承租人|北京4月起实施共享单车新规,骑车需实名认证
- 共享单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
- 公司|南大光电董秘回复:公司ArF光刻胶主要在 90nm-28nm 技术节点的逻辑和存储芯片制造工艺端进行认证
- 智能头盔|覆盖全国10万骑手,外卖届又一黑科技上线!
- |2021哈啰在南京新增骑行用户近70万,共同助力南京绿色出行城市创建
- 京东|官方重申,要求为骑手缴纳社保,美团表示交不起,它将作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