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飞天云动二递表逐梦 “元宇宙”:研发不足,是虚幻还是炒作?( 二 )


至2022年一季度 , 飞天云动实现收入2.29亿 , 同比增加64.95%;实现净利润3820.5万 , 同比大幅增加315.9% 。
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 , 飞天云动于2019年至2021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87.9万、6160.9万以及1.05亿;于2022年一季度 , 飞天云动经调整净利润为4019.7万 。
细分业务来看 , AR/VR营销服务业务作为飞天云动的主要收入来源 , 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37亿、1.42亿和3.76亿 , 占当期营收比重的54.6%、41.9%和63.2%;AR/VR内容业务实现营收0.45亿、1.15亿及1.61亿 , 占当期营收比重的18.1%、33.9%和27.1% 。
同期AR/VR SaaS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51.4万、923.8万以及2058.8万元;于2022年第一季度该业务实现营收952.2万元 , 同比暴增353.2% 。
IP业务实现营收3051.9万、2981.1万、447.2万 ,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2%、8.8%和0.8% 。
毛利率方面 , 近三年飞天云动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 , 分别为30.0%、30.9%和29.5% 。
飞天云动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向客户提供AR/VR营销服务及AR/VR内容 。 于2019年至2021年度 , 使用飞天云动AR/VR营销服务及采购AR/VR内容的客户数量分别为29名、44名和70名 。
截至目前 , 飞天云动向超过10个行业的客户提供AR/VR内容及服务 , 包括娱乐、互联网、电商、文旅、商业服务、教育、金融、房地产、汽车、直播、科技及保健 。
02
研发投入占比过低 , 远远弱于国际同行
作为一家由技术驱动的AR/VR内容和服务公司 ,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 , 飞天云动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42.5万、1504.6万、2170.3万和815.2万元 , 占同期总收入的约4.6%、4.4%、3.6%及3.6%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 飞天云动拥有一支由59名全职员工组成的研发团队 , 约占总员工人数的43.1% 。 其中包括28名工程师和21名设计师组成 。
不难看出 , 飞天云动的研发费用率整体呈下滑趋势 , 并且近三个财年内 , 飞天云动的研发费用合计约为4800万 。 作为国内龙头的“元宇宙”企业 , 飞天云动在研发投入方面明显偏低 。
两次持续递表 , 飞天云动被外界称为香港资本市场“元宇宙第一股” 。 然而 , 与国际上的元宇宙第一股Roblox(NYSE:RBLX)相比 , 飞天云动的研发费用近乎其零头 。
2019年-2021年 , Roblox研发费用分别为1.07亿、2.01亿、5.33亿(美元) , 今年一季度 , 其研发费用为1.78亿美元 。
“国际层面 , 科技界对元宇宙都较为重视 , 包括微软、Meta、Roblox等都投入不小 , 这些巨头普遍对其研发相当重视 , 而研发背后是对于技术以及人才的深度关注 。 元宇宙作为未来可能的新技术新产物新应用 , 只有具备核心的能力才能在后期取得决定优势 。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 国内像飞天云动等主要是概念大于实际 , 其技术 , 包括研发投入 , 人才优势 , 要远远弱于国外 , 他们提出的元宇宙本质仍然是互联网营销和广告层面 , 很难说这代表了国际层面的元宇宙未来 。 ”一位长期关注元宇宙方面的科技界人士告诉《港湾商业观察》 。
对此 , 《港湾商业观察》就研发费用率偏低等问题联系了飞天云动相关人士 , 未能获得回应 。
03
元宇宙的壁垒难题 , 体验感待挖掘
此次IPO , 飞天云动拟将募资净额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及改变服务和产品;提升销售及营销能力;对选定合并、收购和战略投资 , 以及开发其飞天元宇宙平台等 。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的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为217亿元 , 预计将由2022年的357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1302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38.2% 。
按收入计 , 中国的AR/VR内容市场预计将由2022年的304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1062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