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造中国自己的智造机器人( 二 )


现在 , 中南智能每年交付30条左右的高端铸造生产线 , 运用在吉利汽车、东风汽车、北京汽车、一汽铸造、海尔、海螺水泥等头部企业 。
采访人员曾多次到访中南智能研发车间 , 湖南第一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长沙一号”、智能制造生产线、高端三轴激光振镜……诸多高精尖产品交相辉映 。 其中 , 高端三轴激光振镜是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 经过几年攻关 , 首批“三轴激光振镜”样机已部分装在机器人身上 , 今年可完成产品中试 , 明年实现批量试生产及进口替代 。
【机器人|造中国自己的智造机器人】谈到高端三轴激光振镜 , 杨漾与采访人员分享了一个故事 。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 2019年 , 我去全球激光创新中心慕尼黑‘取经’ , 与德国的一个企业研发老总交流时 , 最开始谈各种话题都不来神 。 直到后来聊到长泰机器人公司才打开话匣子 。 因为他知道长泰围绕铸造铸件基础原材料行业做了很多应用和突破 , 而这些又是他们以前没想过的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诗经·淇奥》言 , “有匪君子 , 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 , 这一用来形容高雅君子文采好、有修养的诗句 , 在杨漾读来别有含义 。 “它讲的其实也是铸造工艺 。 在中国 , 锻造和铸造工艺有着几千年历史 , 我们现在用科技创新的方式 , 让这一工艺获得新生 。 ”杨漾意味深长地说 ,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他和团队要做的 , 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运用在中国制造上 ,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对话
采访人员: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 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怎样的?
杨漾: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朝阳行业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 , 传统工艺变革的速度会加剧 。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未来中南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不是去替代人 , 而是人机协作更强、应用领域更广 , 有着更好的适应性 。 目前 , 机器人多是采用六关节结构 , 很难跟人完全协作 , 做成纯人形动作又会很慢 , 因此 , 在我个人看来 , 未来机器人从外形到功能都会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