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美NGO在华分支炮制“新疆棉报告”:网搜反华言论迎合总部,获利1.8万美元( 三 )


“首先,这份报告的起草过程就存在局限性,因为我们收集到的都是二手资料,它的时效性、完整性会存在一些问题。”刘敏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说,另外,报告素材选取和呈现也存在很大偏颇。“就连姚文娟也说过,新疆的话题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去解读。我们收集的素材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报告没有体现出这种复杂性。最初,我们报告里关于新疆正面、客观的介绍是作为前言内容的,但这部分内容后来被直接放到附件中。谁都不会认真看附件,读者一打开报告,就看到关于‘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分析,很容易先入为主。”
有罪推定,迎合西方偏见
据《环球时报》采访人员了解,今年4月11日,姚文娟得知“维泰中国”被调查、BCI总部的行径被媒体曝光后,她向公司职员群发邮件,为自己开脱辩解,但邮件内容的逻辑无法自洽。姚文娟声称,这项调查是一个“案头研究项目”,由于和BCI总部签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规定研究结果“只在维泰和BCI有限人员”之间分享,因此公司的绝大部分同事并不知道该项目。
姚文娟将自己主导这次调查说成是出于“新疆情结”,称她当初接受这个项目“很犹豫”。“因为我深知,新疆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牵扯到诸多因素,要用西方人看得懂、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说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内心的新疆情结又驱使我想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新疆。”
“我认为这是她的一面之词,”刘敏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道出她的疑问,“如果项目的出发点是BCI总部不想放弃新疆市场,那么收集素材以及立论时的出发点应该是证明新疆不存在强迫劳动,或者哪些政策确保了不会出现强迫劳动……但结果是,姚文娟不但没有帮助澄清关于新疆的不实报道,反而迎合了西方的偏见。”
刘敏认为,姚文娟一直要求员工收集有“强迫劳动风险嫌疑”的资料,不排除是为了向客户推销后续的服务,“可能是为了赚钱吧”。
“在BCI总部、‘美国维泰’总部和我们这些起草报告的员工之间,姚文娟扮演了一个中心节点的角色,由她去和各方沟通,所以她是起主导作用的。”刘敏说,这份报告的最终结论是姚文娟观点的体现,“如果碰到需要质疑的地方,她完全可以向客户反馈,但她没有这么做,只是在迎合”。
【 报告|美NGO在华分支炮制“新疆棉报告”:网搜反华言论迎合总部,获利1.8万美元】根据《环球时报》此前调查,BCI总部一直秉持“有罪推定”的逻辑来配合美西方反华势力针对新疆的抹黑。实际上,2019年3月境外媒体开始炒作“强迫劳动”时,BCI在新疆的十余家合作企业就进行了自查,均未发现“强迫劳动”问题。今年3月,BCI上海代表处在一份声明中再度表示,从2012年至今,从未发现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
然而对于BCI上海代表处和会员企业的自主调查结果,BCI总部并不满意。一名BCI上海代表处的前员工透露,虽然BCI上海代表处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未发现“强迫劳动”情况,但由于BCI总部调查组成员“立场先行”,BCI总部调查组对调查结论并不认可,为迎合反华势力,他们继续推进所谓“调查整改措施”。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通过采访了解到,报告起草人刘敏和张文的工作和生活已受到很大困扰。“我很爱国,但没想到会卷入这样一桩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张文说。
“在过去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可能涉嫌触犯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这几个月,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工作陷入停滞状态。”刘敏说,她不确定姚文娟为何选择安排她和张文参与该项目,“也许是因为,她认为我们缺乏政治敏感,同时看出来我们不太懂得拒绝。撰写报告前期,我们都是进行正常的邮件往来、开会,但报告提交后,她才告诉我们要把相关资料和邮件删除,这种做法就不正常,说明姚文娟知道这件事的敏感性。在她的安排下,我们卷入了这件事,个人权益遭损害,我肯定要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