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远」第1期|自动驾驶何时梦想成真? | waymo( 四 )


于骞:对,我们一个理念就是这件事能实现。但目前来讲,我觉得还差那么一步,希望我们的公司能跨过这一步,进入到数据越多、效果越好的状态,应该离得不远。
陈蜀杰:刚才你说“不断去迭代”,但实际落地才能带来真实数据,否则实验室数据的可用性没有那么大。
于骞:对,赛道是很长的,现在还属于早期阶段,很大程度是效率体系的竞争,看谁能够把效率运用达到极致,能够真的实现数据越多、效果越好、完全的数据驱动,然后才能进入特别快的爆发期。
为什么现在AI有大幅提升?其实不光是有AI的深度学习出现,更多是数据的量大了,处理能力也到了,然后算法跟上,这几个要素叠加在一起,实现了AI的大爆发。之前从2012年开始差不多就是AI期的爆发,我觉得自动驾驶也快进入到这个阶段。
陈蜀杰:了解。我看到现在苏州已经有运行的轻舟无人驾驶巴士,其他城市也开始运营这样的巴士路线,未来你们的城市覆盖计划是什么?
于骞:我们今年大概会有100台的车队规模,主要还是小规模验证;预计到2023年可能进入小规模量产,2025年进入大规模量产。从一个技术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让大家接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路面上的车有1/10具有高级自动驾驶能力时,可能这就是大规模量产的时间节点。
为什么轻舟以微循环小巴作为切入点?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人口密度很高,国家是有一种高瞻远瞩的目标,就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大部分人的出行问题。所以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上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它带动的不仅仅是交通本身,它带动整个城市化、整个基础设施、整个国民经济的提升。
微循环巴士解决的是短途出行问题。如果把高铁和地铁比喻成城市间和城市内“主动脉”式的交通方式,微循环小巴就是“毛细血管”式的出行方式,量也可以很大。另外共享单车在城市乱停乱放,会增加城市的管理难度,“微循环+轨道交通”很可能是中国未来常见的出行方式。
「梦想有多远」第1期|自动驾驶何时梦想成真? | waymo
文章插图

【 「梦想有多远」第1期|自动驾驶何时梦想成真? | waymo】起码要做一家20年的公司
陈蜀杰:其实你的思维已经不是一个科学家的思维,很多时候上升到从宏观层面思考,思考清楚这些根本上的问题,才能让你的商业化落地,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对吧?
于骞:是的,其实很多科学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来创业,很大的一个共通性是创新,大家一定是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机会,然后去创造价值。创新这方面的一个“创”字,我觉得是共通、共性的。
另外一方面,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这种转变来讲,如果把科学家比喻成独奏,企业家可能更多是要做一个指挥家,这可能不完全一样,但都需要创造,都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创造价值。
陈蜀杰:我听说轻舟有70%以上的员工都是硕博,你在管理高智商人才上,有什么方法论?
于骞:我们很少用管理这个词,Great people don't need to manage,我不是Manage这些人,是Lead这些人。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让他更多地看到增长,看到增长是对他最大的吸引,这是一方面;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增长,看自己是不是学到新技能,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路径是不是变得更好,是不是习得之前没有的能力。
对优秀的人才来讲,让他看到增长,给他搭建一个好的舞台,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吸引他们来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一点。
「梦想有多远」第1期|自动驾驶何时梦想成真? | waymo
文章插图

陈蜀杰:您觉得这些人才有什么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