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混合办公时代,笔记本“智慧化标杆”是如何炼成的?( 三 )


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升级 。
过去传统PC企业长期受到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的割裂限制 ,PC生态大部分以重型化的“生产力”应用为主 , 而移动生态更偏向“轻量化”的服务需求与娱乐内容 。 因此用户不得不在日常使用中频繁在两个设备中不断切换 , 造成效率和体验的“双下滑” 。
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延续了华为移动应用引擎的搭载 , 通过“将移动APP融入电脑” , 打造了一个PC应用+移动APP融合为一的生态 , 从而一举突破了传统笔记本用户的顽疾难题 。 这依赖于华为从系统底层打通了Windows系统与移动App的兼容 , 用户通过华为应用市场即可下载PC应用 , 有效提升了便捷性与安全性 , 也可以在PC上下载资讯、工作及学习等移动App , 实现了“两大生态共屏使用”的全新高效便捷办公体验 。
需要强调的是 , 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并非是一些传统PC企业推出的“投屏”功能 , 而是真正硬件、服务与生态融合能力的综合协同 。 比如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通过华为移动应用引擎下载的移动APP , 可随时调用PC的CPU、显卡、网络、麦克风、摄像头等硬件 , 即使没有连接华为手机也能在PC端流畅使用移动App , 并支持与手机端一致的触屏与边缘触控交互体验 。
王银锋对《壹观察》表示 , 智慧办公是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聚焦突破的重要方向 , 而“自由创造、无界沟通”也是华为智慧办公的理念与出发点 。 只有持续创新带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优质体验 , 才能让产品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 以华为移动应用引擎为例 , 该创新推出之后用户好评度高达97% , 并且支持应用已超过1.5万个 。

由此来看 , 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成就“智慧新标杆”背后 , 既包括对消费者痛点需求的深度洞察 , 又有华为强大的技术支撑 , 及在智慧办公领域的长期专注创新之下 , 来自华为大量研发工程师的奋斗与努力 。
生产力工具的\"最好用\"进化方法论笔记本对于绝大部分用户而言首先是“生产力工具” , 对于商务办公用户而言更是如此 。
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除了突出的“智慧办公”能力跃迁 , 在其他“生产力”属性上也同样取得了显著突破 。
首先 , 是性能进化 。
强悍性能是“生产力工具”的核心指标 。 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全系升级采用第12代酷睿处理器 , 全系标配英特尔 Evo认证 , 高能模式下可达30W , 并且采用了新升级的华为鲨鱼鳍散热系统 。 即使在重量1.26kg、厚度不足16mm的“轻薄机身”设计下 , 也可以保持流畅的性能输出 , 再次有效改变了业界和用户对轻薄+性能笔记本“两者不能兼顾”的传统印象 。

除此之外 , 其首发搭载了Super Turbo技术 。 相比传统笔记本产品系统优化调度基本依赖于芯片和Windows系统自带能力 , 华为历经三年投入通过自有核心的算法技术对笔记本电脑系统底层进行优化 , 可智能识别各硬件运行状态与用户应用使用场景 , 在电脑有限的性能赛道上清空卡顿阻碍 , 相当于为笔记本开启了“快车道” , 突破了传统的硬件性能限制 。 测试数据显示 , 在Super Turbo加持下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在视频会议这种高GPU使用场景下可减少占用率达50% , 视频渲染场景耗时减少34% , 代码编译场景时间可减少20% , 可以说很好地兼顾了性能、功耗与工作效率 。
第二 , 是屏幕与显示进化 。
屏幕显示是影响“生产力工具”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全新华为MateBook X Pro采用了3.1K分辨率、3:2比例的高品质全面屏 , 可以更好地适应各自办公软件的显示比例需求 。 除此之外 , 还创造了数个业界首次:首次引用磁控纳米光学镀膜(微绒典藏版) , 可有效减少反光 , 在室外或灯光高亮度环境下也可清晰地观看屏幕;全球首款德国莱茵TüV Eye Comfort 3.0认证的笔记本电脑 , 通过了17项与护眼健康相关的严苛认证;Windows阵营下率先使用“多屏同色显示技术” , 可实现“全场景+跨终端”一致的屏幕色彩体验 , 这对于很多对颜色要求严苛的专业办公和倾向使用“创造力工具”用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