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二 )





可为什么有了能让消费者摆脱手机的桎梏、无感完成的刷脸支付后 , 亚马逊、腾讯等厂商还在探索刷掌支付呢?最直接原因 , 自然是此次疫情的影响 。 在口罩的限制下 , 人脸识别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 君不见即使是有3D结构光的加持 , 苹果方面在iPhone上实现戴口罩解锁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 , 则是消费者对于个人隐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 特别是人脸这类极为敏感的个人信息 , 更是让许多数消费者如坐针毡 。

显而易见 , 刷掌支付是一种识别速度更快、识别准确度更高的非侵犯性识别方式 , 可以获得更好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 , 比人脸支付更适应当下 。
不过 , 刷掌支付真能的可以普及吗?其实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并不那么乐观 。 且不提监管机构要求企业在信息采集上需遵循“最小、够用”原则、防止信息滥用 , 更致命的是刷掌支付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优势 。



从商家的角度出发 , 尽管腾讯的刷掌支付是基于此前的刷脸支持设备“青蛙”存在 , 并不需要额外付出硬件成本 , 但固件升级和维护等软件层面的支出显然少不了 。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 , 新技术的目的是缩短支付路径、简化交易流程 , 无论是使用人脸还是掌纹 , 目的都是代替二维码作为新的移动支付方式 , 但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减少手机的使用 。
刷掌支付最大的问题 , 并非是在支付时只需扫描人脸或掌纹即可 , 而是还需要额外完成绑定相关信息 。 再说了 , 现有的二维码支付在小额支付场景已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 即便按照亚马逊方面的说法 , 刷掌技术的响应速度更快 , 可以在300毫秒、即0.3秒内验证用户信息 , 但二维码支付顶多花费数秒 , 消费者很难感知两者间质的差异 。



因此刷掌支付即便在安全性、便捷性上更胜一筹 , 但奈何遇到了如今消费者对于个人隐私关注空前高涨的时代 , 所以要让用户接受掌纹信息被存储在云端而非本地 , 便是一项极为艰巨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