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他们在国家博物馆做“文物医生”( 二 )


【文物|他们在国家博物馆做“文物医生”】数字化也给文物带来了新活力 。 智慧国博建设启动以来 , 国家博物馆开展了文物三维数字化项目 , 利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精准的纹理映射算法 , 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维数据 。 修复师将现代科学技术3D打印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 仿制了西汉错金银云纹犀尊、商代妇好墓青铜觚等青铜器 , 拓宽了文物复制的途径和方法 。
成小林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 , 科技手段就开始介入文物保护 。 如今 , 科技已经深度参与到文物保护、修复的全过程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文保人员也发现了一些基础、共性的关键科学问题 , 采用综合、交叉手段 , 开展文物保护机理的基础研究 。 无论是青铜器、纺织品、陶瓷器 , 还是古代书画或近现代文献档案 , 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在传承和借鉴基础上 , 保护着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