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发布“两轮新物种”,“个性化”是行业新十年的入场券( 二 )


2
行业发展新路径:“工具价值”与“情绪价值”
当然 , 从两轮电动整个行业发展而言 , 可以理解为小牛电动对自身与行业进行了一次重新定位 。
SQi是小牛电动对高端市场的战略卡位 , 延续并强化小牛在高端市场的引领地位 , 并让这个高端市场的天花板变得更高 。
以小牛电动为首的新型智能电动车品牌在中高端价格区间有较大优势 , 尤其是4000-10000元区间 , 小牛的可选车型极具竞争力 。 无论是从“踏板”到“跨骑”型态的改变 , 还是从“钢”到“镁合金”的材质选择 , 或是一体压铸成型无焊点全螺接工艺的应用 , 又或是轻量化车身设计与车机智慧互联 , 都让售价不足万元的SQi作为用户心中唯一的大品牌且品控过硬的纯正跨骑姿态电动自行车 , 具有向摩托车、高端自行车等其他个性化出行市场渗透的强大潜力 。
而全新UQi+则是小牛电动与用户共同创造 , 将牛油文化与设计哲学相融合后 , 所实现的一次自我超越 。 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想象去满足 , 市场期待着一款全新的产品能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小牛电动发布“两轮新物种”,“个性化”是行业新十年的入场券
文章图片
招商证券曾在研究报告中做出一组测算:2022年到2025年期间 , 两轮电动预计会产生1.11亿辆替换需求 。
对于行业来说 , 这个巨大替换缺口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业绩增厚” , 还是一个向公众系统性输出品牌差异化 , 产品价值的重要节点 。
众所周知 , 两轮电动车最初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 以至于产品登陆“北上广”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下沉市场的风格 , 将重心放在“价格敏感型用户”上 。 新国标出台后 , 很多厂商下意识地延续了“价格战”打法 , 希望以此来扩大市占率 。
这种固化思维却与新国标背道而驰 。 实际上 , 新国标的意义在于让“低端制造”转向“高端智造” , 将行业蛋糕做大做强 , 向全球输出一张全新的“中国智造名片” , 而不是通过价格战无尽“内卷” 。
眼下小牛电动SQi和全新UQi+的发布 , 刚好为行业提供了两条发展路径参考 。
其一 , 是以工匠精神持续探索 , 去跨越“工具价值”的场景边界 。
某种意义上 , 两轮电动车应该是存在“预期差”最大的一种交通工具 。 不少人在购车前对其充满偏见 , 但是骑上后却直呼“真香” 。 原本打算偶尔救急时骑一骑的用户 , 会因为其稳定高效的通勤效率而提高使用频次 。
在这个过程中 , 用户对两轮电动车的产品认知会发生改变 , 从过去续航够用、价格低廉、车身皮实的粗犷决策 , 变成了选外观、查参数、看评测、试骑试驾的精细化决策 , 过程愈发接近于“四轮车” 。
小牛电动发布“两轮新物种”,“个性化”是行业新十年的入场券
文章图片
艾瑞咨询统计“2022车主购买两轮电动车的关注因素”时就发现 , 除了电池、动力、质量“老三样”外 , 用户对两轮电动车智能化、乘坐舒适度和外观设计的关注度有了显著提升 , 尤其是智能化方面 , 从2021年21%的关注度跃升至2022年的49.4% 。
当用户开始以成熟的消费观来审视两轮电动车时 , 自然愿意为优质产品付费 , 为体验升级付费 , 不再以“图便宜”进行消费决策 。 有了一片用户尊重原创价值、愿意为创新买单的土壤 , 两轮电动车厂商也就能够从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中抽身 , 专注于产品和技术层面的“攀登” , 推出更多类似小牛电动SQi的极致产品 , 用受人尊敬的方式去实现商业价值 。
其二 , 是基于对用户和出行场景的理解 , 去打破“情绪价值”的天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