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刺客”的钱让谁赚走了?( 三 )


然而 , “烧钱”快 , “补血包”却后劲不足 。 企查查显示 , 小电科技最新一次融资是在2020年4月 , 距今已过去两年半的时间;竹芒科技最新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11月 , 相较于去年一年融资4次 , 今年显得有些冷清 。 Wind显示 , 怪兽充电自2021年4月上市后 , 也没有进行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 。
与此同时 ,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扩张步伐仍在继续 。 招股书披露 , 小电科技2018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点位数量分别为21.45万个、67.45万个、71.52万个 。 财报显示 , 怪兽充电2019年~2021年分别超过58.8万个、超过66.4万个、84.5万个POI , 可使用移动电源分别为450万个、540万个、570万个 。
“共享充电宝刺客”的钱让谁赚走了?
文章图片
济南市芙蓉街一家玩具店内 , 一位消费者正在扫码取用共享充电宝 。
热钱流入口径缩小 , 扩张仍不能停 , 高涨不下的成本于是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
近两年 , 共享充电宝因涨价屡屡被网友热议 。 有网友爆料 , 一度用过每小时5元、8元、10元的产品;有脱口秀演员直接在节目中吐槽 , “用过真正的共享充电宝 , 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心黑 。 ”
市场无序的涨价行为 , 也很快引来监管叫停 。 去年8月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表示 , 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积极整改 , 取得成效 , 共享消费领域价格涨势得到有效遏制 , 标价逐步透明化、规范化 。
“烧钱”扩张不能停 , 资金支持不到位 , B端利润大幅度让步 , C端涨价而消费者又不买账 , 前后夹击只得让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荷包”越来越扁 。
显然 , 再这样盲目“烧钱”下去 , 共享充电宝这个领域内将没有赢家 , 只有输家 。
造口罩、卖白酒
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自救”
有专业人士曾分析称 , 共享充电宝企业2022年的关键词是“自救” 。 在前述情景之下 , 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确实不约而同地开展了“自救”措施 。
而首当其冲的 , 就是拿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开刀 。
艾瑞咨询指出 , 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分为三种:自营模式、服务商模式和代理商模式 。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初始发展阶段 , 大部分企业还是选择直营模式 , 由总部直接分销商户 , 直营模式的优势在于总部可以直接与商户联系 。
不过很快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 很多企业开始直营转代理 。 小电科技在当时回应裁员传闻时就曾指出 , “没有裁员 , 公司业务升级为部分直营转代理” 。 截至目前 , 竹芒科技、美团充电已完全采用纯代理模式 。
从当前数据来看 , 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代理商的门槛也正在逐渐下降 , 多家打出“0门槛”的口号 。 美团充电页面显示 , 最低申请10台设备即可成为美团充电的代理商;怪兽充电页面显示 , 可赊账购买设备、免费申领设备;街电科技页面显示 , 可以免加盟费、支持设备回收、免息分期购机 。
“共享充电宝刺客”的钱让谁赚走了?
文章图片
“共享充电宝刺客”的钱让谁赚走了?
文章图片
“共享充电宝刺客”的钱让谁赚走了?
文章图片
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代理商的门槛也正在逐渐下降 。 来源:网页截图
“济南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基本上都是代理商运营的 。 ”前述市场拓展经理认为 , 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代理商模式的好处 , 一是可以减少人力成本 , 二是又可以拓展更多城市的点位 , 加速市场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