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上汽的【灵魂】最终选择了OPPO和Momenta,华为为啥被嫌弃?( 二 )


其实很简单 ,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是基于国家利益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是基于企业利益 。
了解华为 , 或者与华为打过交道的人应该比较清楚 , 华为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巨无霸 , 技术优势很大 , 自研产品确实比别家产品好很多 。 但相应地 , 华为的开价也很高 , 一般的企业在华为面前根本没有议价能力 。
所以很多人说华为非常有侵略性 ,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 但这种侵略性是建立在技术优势

前段时间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也吐槽道:“华为是一个比较大的供应商 , 它的产品是比较好的 , 但是价格是不受控制的 。 ”
但是吐槽归吐槽 , 广汽埃安与华为的合作仍在继续 。
这几天有人造谣说广汽埃安与华为已经终止合作 , 但广汽埃安负责人8月24日回应称:“我们和华为的合作项目还在进行 。 ”
去年7月份 , 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 , 同意全资子公司埃安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 , 这是继北汽和长安之后 , 第三家确认采用华为Huawei Inside模式的汽车公司 。

所谓华为Huawei Inside模式就是这辆车除了底盘、外壳和电池之外 , 其他全都采用华为的零部件 , 北汽极狐阿尔法S·HI版和阿维塔11都是采用这个模式的产品 。 采用这个模式其实就相当于把【灵魂】完完全全交给了华为 。
相比较华为的【侵略性】 , 【OPPO】和【Momenta】显然要柔和不少 。 换句话说 , 这俩兄弟要便宜不少 。
那么华为这种合作方式是合理的吗?
合不合理其实是市场决定的 , 如果市场认可华为HI模式 , 那么这种模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 而且这种合作关系虽然看似不对等 , 但其实是建立在以技术优势为基底的卖方市场之上 , 早在传统汽车供应链市场上就有迹可循 。
纵观上汽和美国通用、德国大众的“合作”历史 , 双方的合作关系其实也并不对等 , 双方的“合作”是典型的用中国市场换外国技术 。
因为卖方技术强大 , 产品牛掰 , 必然会形成卖方市场 。 你想要平等关系 , 或者扭转为买方市场也可以 , 把自己打造成苹果公司那样的超级下游品牌就行 , 但难度太大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上汽过去的灵魂一直都是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等外国厂商 , 之前上汽也没有象征性地反抗一下 。 而随着国产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 供应链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 , 也更加【安全】 , 上汽无疑是想要借此机遇谋求更大的利润 , 所以价格偏高的华为反而被嫌弃 , 不能成为上汽的【灵魂】 。
但不管你的【灵魂】是哪家厂商 , 消费者最注重的还是用户体验 , 上汽这种追求性价比的决策最终是否会让自己的产品落后竞争对手 , 那就需要未来几年的市场检验了 。

我个人非常理解上汽的这种【性价比决策】 , 但是我还是会对上汽未来的产品产生一丝丝的质疑 , 真的打得过其他搭载华为HI模式的汽车产品吗?你觉得上汽的产品未来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