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研“苗子”当公务员,无可厚非!

科技观察家
日前 ,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郝治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Nature》 , 却被曝出已回老家当公务员 。 拥有众人望尘莫及的学术光环 , 却选择默默返乡走上平凡的岗位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有人认为 , 如此难得的科研“苗子”毕业后的首选却是“拿铁饭碗” , 足见科研人员和公务员的待遇差距;也有人认为 , 经受多年教育和培养 , 郝治伟的选择是对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有细心的网友通过时间线发现 , 郝治伟是先找到了工作 , 才发出了《Nature》 , 如此选择算是无奈之举 。
其实 , 无论这个年轻人何时决定考公务员 , 只要是自主自愿的选择 , 都无可厚非 , 不应受到过多关注和苛责 。
人各有志 。 从个体来讲 , 一个人擅长的事未必是自己感兴趣的事 。 正如当事人的导师所回应 , “郝治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早有规划 , 考公务员是他一直以来的打算 。 ”这足以说明当事人并不想从事科研工作 。 找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 , 还是想做的工作 , 是每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 旁人无法定夺 。
郝治伟的选择引起关注和争议 , 根本在于社会普遍对许多职业存有“高低贵贱”的刻板印象 。 与“硕士毕业生去做家庭保姆、北大才子回乡卖猪肉……”引起热议如出一辙 , 这一次 , 人们无形中把做科研与做公务员对立起来 , 认为科研工作者高尚、辛苦却相对清贫 , 觉得公务员平庸、闲适却待遇丰厚 。
这种判断显然是不客观也不公平的 。 选择做公务员并不等于贪图安逸 , 不少人深入群众、扎根基层 , 在平凡的岗位也做出了非凡成就 , 一样值得歌颂;放弃留在高校做科研也不代表所学专业在其他岗位就无用武之地 , 只要保有初心 , 广阔的天地都是施展的舞台 。
不得不承认 , 职业偏见的形成来自复杂而综合的因素 , 消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要打破人们对职业固化的刻板印象 , 制度上要为各行各业创造公平的机制 , 为各类人才搭建成长的舞台 , 提供丰富的选择并给予充沛的保障 。
一个理想而包容的社会当是物尽其用 , 人尽其才 , 每个人都有体面的收入、获得应有的尊重 。 而一个包容社会中的个体 , 则要接纳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 所谓职位不论高低、劳动不分贵贱 ,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 遵从内心就好 。
【Nature|科研“苗子”当公务员,无可厚非!】令人欣慰的是 , 新闻中报道 , 刚刚走上公务员岗位的郝治伟从事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工作 , 门槛不低、专业对口 , 相信以他的能力和学识 , 定能有所作为 。 ◎符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