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望向深空之眼建在哪儿“视力”最佳( 三 )


“不过 , 考虑一地是否适合作为台址 , 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 在能‘看到’天体的基础上‘看好’才行 。 ”冯麓说 。
为了让天文望远镜尽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 , 近年来科学家也在尝试将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天文望远镜中 。
冯麓介绍 , 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根据大气湍流的特征 , 在望远镜光路中对接收到的天体畸变波前进行校正 , 尽可能降低大气湍流对成像的影响 。 同时 , 为了实时探测大气湍流 , 科学家会使用高性能的钠激光 , 激发位于90—110千米高空中的钠原子 , 使钠原子产生共振荧光 。 共振荧光中 , 后向发射的光子返回地面的过程中 , 会将大气湍流照亮 , 科学家就可以据此判断大气湍流的变化强度 , 继而进行校正 。 但这种技术会受到钠层在丰度和高度上地域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 同时还会受到高空风速、地球磁场矢量等与台址相关因素的制约 。
【天体|望向深空之眼建在哪儿“视力”最佳】“但无论如何 , 下一代地基光学红外望远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径大 , 观测的天体也会更暗 。 这就要求天文台台址在保证可观测夜数足够的前提下 , 天空背景要更暗 , 大气湍流要更小 , 视宁度要更低 , 才能有效发挥望远镜性能 。 ”冯麓说 。 采访人员 金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