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轮|一天卖出 1200 万,AR 眼镜怎么就「火」了?( 二 )


尴尬的事情是 , 集合了众多功能后 , 头显尺寸和重量不可控 , 导致 AR 头显重量和 VR 头显类似 , 佩戴非常不舒服;同时 , 由于使用了各种尚不成熟的技术 , 使得产品成本飞升 , 最终单价做到 2 万元以上 , 彻底无缘 C 端市场 。
而真正的消费级产品 , 从来都是平衡的产物 。

Nreal Air 主打轻薄时尚 , 和普通墨镜十分相似|Nreal
这次在国内市场重新火热起来的产品 , 从形式上主打轻薄 , 最大程度压缩机器尺寸和重量 , 更易佩戴;在功能上 , 抛弃过多尚不成熟的先进技术 , 主打「随身巨幕」 , 一方面让用户更易了解机器的作用 ,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海量 2D 和 3D 内容 。
以 Nreal Air 为例 , 一款非常接近普通墨镜的外形的 AR 眼镜 , 整机做到了 79g 的重量 , 即便还不能做到普通眼镜的形态 , 但已经是目前 AR 眼镜产品里最轻的之一 。 在眼镜中 , 采用具有「自发光」特点的 Sony Micro OLED 屏幕 , 利用有机材料涂层在电流下发光 。 更高的发光效率、几乎为 0 的灰度 , 让显示色彩更加自然真实 。 在佩戴的眼舒适上 , Nreal 也采用了极高的标准 , 同时拿到德国 TUV 莱茵的低蓝光、无频闪、Eye Comfort 三项认证 。
通过线缆、或者适配器连接上手机、平板或者电脑 , 用户可以在眼前投射出的等效 130 英寸的「浮屏」上观看长短视频 , 甚至写文档、浏览网页 。 如果你想的话 , 甚至可以直接躺在床上欣赏大片 , 再也不怕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砸在脸上 。
同时 , 这款眼镜的定价精准地定在了 2500 元以内 , 这个接近终端游戏主机和投影仪的价格区间 , 让喜欢尝鲜的年轻用户无负担购买 。 而另一款眼镜 Nreal X 定价 4299 元 , 真正利用技术把全面比肩企业级 AR 头显的全功能 AR 眼镜做到了「眼镜」形态和消费级价格 。 相比于此前动辄两万元以上的 AR 头显 , Nreal 的两款眼镜有着天壤之别 。
正因为有了这样不同于硅谷的产品思路和打法 , 国产 AR 眼镜迎来了一次新高潮 。
中国公司 , 抢跑下一代平台 2007 年 , 乔布斯从口袋里掏出的 iPhone , 拉开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幕 。
现在 , 人们依然遵循惯性 , 期待着传说中的苹果 AR 眼镜 , 能够正式定义出一个赛道 。 不过 , 在人们已经对「下一代计算平台」有所期待的当下 , 行业领跑者是否仍非苹果莫属 , 已经是未知数 。 至少国内正在「抢跑」AR 的公司 , 未必甘愿一直做跟随者 。
相比于国外巨头 , 中国 AR 公司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 。
首先 , 国内强大的供应链 , 保证了创业者可以迅速迭代产品 , 尤其是像 AR 眼镜这样仍没有成熟标准和定论的消费电子产品 。 Nreal 创始人徐驰曾经透露 , 在展会上告诉外国同行 , 自己的产品一年能迭代 7 次 , 让对方震惊不已 。

人们对于 AR 眼镜的最终想象大概就是这样|Firstpost
其次 , 国内巨大的市场 , 大批对优质产品有好奇心的年轻用户群体 , 是创新公司坚实的「培养皿」 。 当下 , 手机产品创新力减弱 , 作为新型消费电子的 AR 眼镜产品 , 更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 而有了消费市场的反馈 , 反过来又能促进产品更快迭代 , 生态更快速地成熟 。
另外 , 不少国内公司掌握了发展「节奏」 , 没有像欧美同行一样「冒进」 , 而是利用 AR 低潮期磨练技术 , 培养生态 。 例如 , Nreal 在早期主推欧美市场 , 一方面进行产品完善 , 一方面培养开发者生态 。 待到时机成熟 , 才在国内正式发布 。
最后 , 更多人才加入行业 , 加速 AR 发展 。 以 Nreal 为例 , 近 500 人的团队中有 70% 以上的人做研发 , 通过自研的光学引擎、空间定位和 3D 交互系统 , 让消费级的 AR 眼镜 , 也能达到 B 端产品的体验 , 同时画面更清晰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