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魏路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2011年11月3日凌晨|追星赶月二十余载,执着航天“对接”人 ——记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张崇峰( 二 )
此时距离天宫一号发射只剩下9个月 。 是有一些剥落的涂层把传感器卡住了 , 还是致命性的设计问题?张崇峰和到场的型号副总指挥迅速做出了“解剖产品”的最终决定 , 发现了传感器内部存在变形 , 是力学和结构设计的问题 。 面对这个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 张崇峰和团队却坦然了 , 他们迅速集合起来 , 开始制定改进方案 。
那时已是年三十的傍晚 , 道路上已不见行人和车辆 , 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 。 张崇峰和团队在实验室鏖战九天九夜 , 找到了症结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 又经过2个月的加班加点 , 生产出了改进后的传感器 。 在最后关头 , 再次保证了研制不在自己的手中误点 。
这一路并不容易 。 一方面 , 团队从零开始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 一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另一方面 , 那时候国家对航天投入也有限 , 团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
“特别能‘抠’ , 报告里一个错别字 , 也给你圈出来 。 但是从来没发过脾气 。 ”团队成员苑会领说 。 而张崇峰微笑着说 , “我们航天人很多时候要求神经足够‘粗壮’ , 一个问题花一年时间解决是常有的事 , 一个实验做个千百遍也是常态 。 只有执着地追求 , 才能成功 。 ”
2011年那个凌晨 , 中国航天收获了16年前“下决心自己研制”的回报 。 往后的十余年 , 中国航天发展脚步越来越快 , 研制队伍逐步壮大 。 十六年春雨秋露又十余年夏暑冬寒 , 青丝发白 , 最初的七人团队如今只剩下张崇峰继续坚守对接机构 , 带领着日益壮大且年轻的力量 , 随着“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天和”核心舱升空 , 对接机构已成功完成21次精准可靠对接 , 17次安全分离任务 。
2022年 , 我国将正式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 也欢迎各个国家的舱段来对接中国空间站 。 张崇峰说 , 中国航天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发展阶段 , 当下有些领域已从并跑进入领跑阶段 , 后续的路如何走 , 需要中国航天人自己去创新探索 。 “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这个梦想 , 不久就会实现 。
- 本文转自:海峡网今天|持续一个月 陈劲称moto razr 2022央视播出
- 本文转自:中工网9月1日|工地长出“脑、眼、耳、鼻”数字建造“黑科技”亮相服贸会
- 本文转自:海峡网微信小程序码跟二维码不同|微信小程序码为什么是朵“菊花”?官方仔细科普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水珠在超疏水土表面的效果图。|神奇乳液“聚土成路” 生态土路可直接复垦还田
- 本文转自:新民网图说: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 近年来|持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 中行上海分行加快数字化转型
- 本文转自:央广网央广网上海9月1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郭振丹)9月1日|30秒延时摄影 入场打卡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本文转自:界面新闻记者|于浩9月1日|将自己虚拟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带你进入元宇宙逛展
- 本文转自:中国网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优秀成果征集正式启动
- 本文转自:新民网元宇宙是今年人工智能大会当仁不让的“主角”。|新民特写|坐拥全球首台元宇宙3D机打印的椅子 遐想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
- 本文转自:西安新闻网今年以来|沣西新城:全链条服务推动秦创原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