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冒进、极度保守”:两个雷军 一条造车险路( 二 )
更何况 , 由于成本太高、落地难度太大 , 过去几年来的自动驾驶热潮已逐渐消退 。
不少头部车企将自动驾驶从宣传语的C位上悄悄拿掉 , 转向更具性价比的研发方向 , 业内顶级科学家也开始扎堆从车企撤离 。 就连被视为行业标杆的特斯拉 , 其自动驾驶部门顶梁柱也于今年7月离职 。 (详见雪豹财经社《智能汽车最大的泡泡 , 被特斯拉们撞破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汽车开上了一条错误的路线 。
深谙营销之道的雷军 , 更多地是借此彰显决心和勾画蓝图 。 毕竟 , 在他看来 , 小米的品牌力是汽车业务的基础 。 一位米粉就曾留言:“你们敢造 , 我就必买 。 ”
“小米在国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和用户 。 ”他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写道 , “他们当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 , 小米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 ”
冷静保守的企业家
与舞台上擅熬鸡汤、爱说金句的雷军不同 , 雷军在书中的形象 , 是一个冷静、保守的实干家 , 一个对造车有着十足敬畏心和深刻商业考量的CEO 。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造车——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赶风口 , 而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 , 是公司管理层反复论证、慎重决策的结果” 。
为了做出这个决定 , 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 , 经过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 , 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 。
一方面 , 手机行业触及天花板 , 进入成熟存量竞争阶段 , 全球手机出货量低迷也体现在小米身上 。
自2016年到达顶峰后 , 全球手机行业由盛转衰 。 据Canalys数据 , 2017-2020年 ,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下跌4%、14%、7%以及11% 。 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 , 2022年上半年 ,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1.34亿部 , 同比下降16.9% , 创自2015年以来新低 。 (详见雪豹财经社《智能手机大退潮 , 它失落的权杖将被谁拾起?》)
2022年Q2 , 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6.1%至3910万台 , 平均销售价同比下降3.2%至1081元 , 两年来首次量价齐跌 。 这意味着 , 小米必须找到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将智能汽车视为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 , 是雷军对智能汽车终局的判断 ,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走出了与手机截然相反的增长曲线 。 随着智能汽车成为“当下最大的风口” , 几乎所有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都已纷纷下场布局 。
在雷军看来 , 如果不做汽车 , 小米有可能沦为一个失去成长空间的“传统公司” 。
他也清楚地知道 , 比特斯拉晚了十多年、比造车新势力晚了五六年 , 小米凭什么还有机会入局造车 。
雷军认为 , “软件定义汽车”将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 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将是由硬件、软件和服务组成的“铁人三项”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软硬件一体化的经验、对互联网服务模式的理解、品类丰富的智能生态、品牌积累、用户基础和充足的现金储备 , 都将成为小米造车的优势 。
他甚至充分预料到了这条道路的艰难 , 以及小米将面临何等残酷的竞争 。
按照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 , 当15~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 , 全球前五的品牌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 , 只有最终进入全球前五 , 年出货量1000万辆以上才有意义 。 小米有没有机会赢得5张“终极船票”中的一张?这无疑是让雷军深感痛苦的灵魂拷问 。
他没有时间和余地考虑太多 。 汽车行业的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 , 不容小觑 。 作为刚刚上路的新人和迟到数年的后来者 , 雷军用如履薄冰四个字形容小米当下的处境 。
- 本文转自:胶东在线胶东在线9月5日讯(记者 汤萌)9月3日|为烟台文旅插上“直播”翅膀!抖音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培训班第三期迎来一批“特殊”学员
- iPhone14|国产手机诞生“新黑马”,高端市场超越华为,小米也得甘拜下风
- 黄牛|6699元起!iPhone14“黄牛价”偷跑,不升级还敢卖这么贵?
- 长时间戴耳机选哪一种、目前最好用的骨传导耳机品推荐
- 马云|“十年之约”即将到期,马云和王健林谁会赢?
- 刘海屏|华为Mate 50 Pro机模亮相:刘海比iPhone更窄、双曲面屏
-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进入公共场所需扫描“场所码”“场所码”现已在沈阳市各公共场所推行|来(返)沈报备咋操作?扫描场所码需要提前准备啥?一文解
-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9月1日~3日|WAIC 2022 | 科大讯飞:共同打造实用、有序发展的“元宇宙”生态
- 报告!汛期将至,城市积水的“智慧监查员”已到岗!
- 乌鲁木齐企业参展中国-亚欧博览会“触指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