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4|被苹果抛弃的它,转投国产手机后逆袭了( 二 )


1997 年 , 豪威研发出新的 CMOS 芯片 , 相较于 CCD , CMOS 不仅体积小、而且耗电量更低 。

这里先科普一下 CMOS 和 CCD 之间的差异:
CMOS 中文学名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作为图像成像器 , 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 , 使用时的功耗较小 , 性能比较稳定 , 寿命也比较长 。
CMOS 有很好的抗震效果 , 暗光环境下图像噪点较少 , 反应的速度也很快 , 图像的变形量较小 , 不会出现残相 。

它最大的优点 , 还是适合大规模的集成生产 , 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
CCD 学名为电荷耦合器件 , 它有着非常高的集成性 , 照片的读取速度也很快 。

但CCD内部各元件的距离很近 , 容易相互干扰 , 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 。
此外 , CMOS 的耗电量 , 只有普通 CCD 的 1/3 左右 , 能比 CCD 多使用 1-2 个小时 。
加上 CMOS 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 CCD , 很快 CMOS 便成为相机和手机厂商青睐的技术 。

凭借相对先进的工艺 , 豪威的 CMOS 席卷市场 。 在成立 5 年后 , 豪威在美国纳斯达克顺利挂牌上市 。

2007 年 , 豪威入选苹果供应链 , 成为苹果摄像头的主要供应商 , 正式打进高端手机市场 。

传感器市场的竞争 , 一直很激烈 , 美光、海力士、东芝......你方唱罢我登场 。
不过 , 势头最猛的企业 , 莫过于昔日的 CCD 王者——索尼 。

一直执着于 CCD 工艺的索尼 , 眼看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 决定转向 CMOS 工艺 。
当时的传感器市场 , 还是豪威占据优势 。 2010 年 , 豪威占据 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 50% 的份额 , 而索尼的份额 , 不足 10% 。

但索尼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对手 , 它技术力或许比不过豪威 , 但论有钱 , 索尼能把豪威拉出好几条街 。
而且 , 索尼还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 这是豪威完全不具备的 。
2011 年 10 月 , 苹果推出 iPhone 4S 。 在发布会前 , 就有媒体爆料 , 苹果的后置主摄像头 , 从豪威换成索尼 。

很多人以为 ,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FakeNews” 。 结果 , 在手机发售的那天 , 苹果用实际行动 , 证明了“FakeNews”的真实性 。
最新款 iPhone 4S , 苹果大幅减少豪威的供货占比 , 转而扶持索尼 , 成为苹果摄像头的头号供应商 。

为何放弃豪威而选择索尼?因为苹果要考虑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 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索尼 , 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
不同于豪威的 Fabless 模式 , 索尼采用的是 IDM 模式 , 即从生产制造、设计、封装测试 , 产业链环节全部自己一手包办 。

这种生产模式的劣势 , 是企业资产重、投资成本巨大 , 但索尼玩得起 。
况且索尼有自己的晶圆厂 , 从供货稳定性来说 , 索尼显然更可靠 。

相比之下 , 豪威没有自己的晶圆厂 , 只负责设计 , 生产要外包给代工厂 。 一旦需求量的暴涨 , 而代工厂产能不足的话 , 豪威也没辙 。
为了独占苹果摄影的全部供应链 , 索尼一咬牙 , 投入大量资金搞 CMOS 工艺研发 。

索尼分别在熊本和长崎成立 CMOS 研发中心 , 为此索尼投入了近 1500 亿日元 。
其实那几年的索尼 , 并不是很好过 , 一边卖掉总部大楼 , 一边烧钱搞研发 , 有点勒紧裤头带的样子 。

但是相比豪威 , 索尼再怎么说 , 还是家大业大 。
2012 年 , 索尼完全承接豪威之前的高端市场客户 , 并在一年后推出了比豪威更先进的堆叠式 CMOS 工艺 , 技术力彻底反超豪威 。

这时候的豪威发现 , 他们的强敌 , 不仅有索尼 , 连三星也开始崛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