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巴菲特减持比亚迪 无关大局( 三 )


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约为插电混动车的4~5倍,电池容量、消耗的资源也是后者的4~5倍 。
例如,比亚迪宋PLUS(插电混动版)纯电续航110公里、电池容量18.3kWh;蔚来ES6续航610公里、电池容量100kWh;特斯拉Model X续航605公里、电池容量也是100kWh 。
2021年中国纯电、插电混动车销量之比约 5:1 。制造动力电池消耗的资源,95%用于纯电动车 。
假如纯电、插电混动车销量的比例调整为1:5,可以节约60%的资源,特别是中国无法自给自足的锂、钴、镍(中国缺锂、少镍、没钴) 。
王传福曾说“中国不能从石油被卡脖子变成电池被卡脖子” 。推广插电混动是重要的解决之道 。
三是消除里程焦虑,促进更多民众购买、使用新能源车,节能减排效果更好 。
只有一个“购车指标”或只打算购买一辆机动车的消费者,考虑到远行的不时之需,对购买纯电动车难免有顾虑 。
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如果用车半径超过50公里,除非纯电动车满电,肯定倾向于开燃油车出行 。里程焦虑+充电难影响购买和使用,不利于新能源车推广 。
插电混动车可油可电,完全不存在里程焦虑 。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最高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用车需求 。
由于用电成本远远低于烧油 。不需宣传、不必监督,车主会尽最大可能用电不烧油 。
无需专家、学者鼓与呼,升斗小民天然懂得趋利避害,插电混动车在新能源车销量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2022年7月,纯电、插电混动车销量分别为33.6万台、10.1万台,插电混动车占比提高到23% 。
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要突破1000万台,假如纯电动车占比仍为80%,意味着新增800万台纯电动车 。
预计2022年底,充电桩数量有望突破500万台,2023年再增300万台,年未达到800万台(远超发改委2025年654万台规划) 。
但新增充电桩仍比纯电动车销售少500万台(800万减300万),充电难必然更难 。
居民区、商圈附近等方便用户充电的场地,只要具备安装条件(主要是电网容量)已“应装尽装” 。2023年新增300万台充电桩,如果部署在不方便的地方,利用率会大打折扣 。
年销量突破500万台后,中国新能源车还想高歌猛进,必须倚重插电混动产品 。在这个领域,比亚迪领先“油改电”的传统车企好几个身位,特斯拉、新势力则完全无法染指 。
2)垂直整合
在外行眼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就是“什么都自己做,不划算,所以利润率低” 。
比亚迪自产零部件不外乎三种原因:
一是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电控、IGBT芯片,全部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给自足 。长期不懈的投资、研发,加上规模够大,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核心技术,比亚迪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以动力电池为例,2022年H1装机容量34GWh,同比增长168%,相当于宁德时代同期产量的27.2% 。
2022年H1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了315%,而动力电池装机容量只增长了168%,因为插电混动车电池容量仅为纯电动车的五分之一 。
比亚迪|巴菲特减持比亚迪 无关大局
文章图片

如果特斯拉采购刀片电池成真,将为比亚迪动力电池打开外供之门 。预计从2024年开始,机装容量会迅速提高,缩小与宁德时代的距离 。
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比亚迪不该自研、自造动力电池?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时断时续,比亚迪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产量逆势增长,正是因为可能被“卡脖子”的零部件比亚迪基本都能自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