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去哪了( 三 )


采访人员在网上以“新能源汽车回收”“三元电池回收”等词条进行搜索 , 发现了不少从事相关电池回收业务的小微企业或店铺 , 这些店铺往往销售与回收一体化 , 但在店铺首页并未写明是否具有回收资质 。  
“目前我们的产业布局与市场发展的速度是匹配的 ,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 消费增速越来越快 , 加上上游资源的价格回升 , 导致市场中出现了不具备回收资质的参与者和回收商 。 ”张莹介绍 , 这些回收商往往选择用“低成本”投入打“高回报”的价格战 , 加上目前车主责任不明晰 , 一定范围内会导致抬高回收价格、扰乱市场;此外 , 这些回收商在汽车报废以及电池回收处置过程中容易因为控制成本、技术不达标、对电池安全性评估不到位等情况而造成安全和污染问题 。 “比如在金属提取冶炼的过程中 , 如果技术水平不达标 , 就会对土壤、水系等产生二次污染;若没有严格的检测标准或产品出厂要求 , 其生产的不合格梯次产品进入市场会造成安全隐患 , 且由于电池溯源信息中断 , 无法追究责任主体 。 ”张莹称 。  
对于电池溯源信息中断 , 陈雄辉则认为 , 这是早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才存在的现象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 , 要求针对2018年8月1日起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按要求进行相关溯源登记 。 “而2018年8月1日前的相关数据 , 能补尽补 , 但也存在小部分新能源汽车溯源数据未100%录入的情况 。 现随着相关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落实 , 行业有效回收率也将逐步提高 。 ” 
陈雄辉告诉采访人员:“面向社会面的电池回收 , 也是目前我们的难点所在 , 而‘废旧动力蓄电池最终的去向在哪些环节’其实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了解的 , 因为只有抓住了追溯的源头 , 我们才能提供相应的回收方案或服务 。 ” 。  
“除此之外 , 目前的难点还包括回收体系建设 。 ”陈雄辉表示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好发展 , 尤其是未来四五年 , 当社会端老百姓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时 , 未来社会端的电池报废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 那么回收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 , 确实需要我们去好好思考 。 ” 
压实回收主体责任: 
“合理回收有助于增效减排” 
在采访中 , 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和经销商均表示 , 纯电动汽车虽然购买起来往往比油车便宜 , 但是其动力电池的价格却能占到总价的一半 , “以一辆单价10万元的纯电动汽车为例 , 它的电池可能就要5万元 。 若是一辆售价18万元左右的车 , 其电池价格也要去到9万元 。 ”采访人员在一家汽车经销商咨询时 , 其工作人员表示 。  
动力电池造价如此高昂 , 与近两年金属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以及“梯次再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有关 。 据透露 ,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动力电池类型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 , 这两者占比分别约为54%、40% 。 其中 , 磷酸铁锂更适合梯次利用 , 梯次利用电池回购价格约为新电池价格的30%;而三元电池中因为富含有价金属 , 其中镍 12.1% , 钴3% , 锂的平均含量为1.9% , 因此其最终归宿多为直接拆解回收 。 “市面上的电池回收价格可谓一天一个价 。 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为例 , 2021年初单价还是2000元/吨 , 现在已经是1.6万~2万元/吨;废旧三元电池的回收价格也达到了3万元/吨 。 ”一位知情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为最大程度地保留这座“未来矿山” , 近年来 , 从事电池回收利用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加 。 目前市面上从事电池回收处理的主体包括车企、电池工厂、公交、网约车等营运主体 , 还有一部分是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等 。 而从报废电池的体量上来看 , 目前电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占比较大 , 除此之外就是首批使用纯电动汽车的营运企业的退役车辆电池 。 业内人士表示 , 到2025年 , 随着越来越多纯电动汽车步入“退役期” , 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电池数量可能会大于电池工厂 , 因此完善电池回收体系显得更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