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时代在电驱动领域的研究和会议一直是强项|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NE时代在电驱动领域的研究和会议一直是强项 , 假期里面对于这份2021年《中国领先电驱动产业链TOP50》做了一些研读——这份报告有77页 , 做的还是很用心的 , 值得一读 。 后半部分类似企业情况概述的内容 , 可能对扫盲有帮助 。
我把报告里面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 主要第二部分《电驱动产业趋势与展望》这个章节摘录 , 并且加入了我的一些看法 。
01历史规模
受疫情影响 ,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电机电控总搭载量同比下滑 , 但下半年得益于行业整体增长 , 电机电控产量进入持续增长的恢复阶段
作为对比参考 , 放一下我之前做的关于三合一电驱动供应商的图 , 数据没有更新 , 另外特斯拉八月份的数据是有差异的 , 实际要多1万左右 。
NE时代在电驱动领域的研究和会议一直是强项|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文章图片
图1主要三合一供应商(TOP9)的占比
02竞争格局
NE时代有这么几句话的结论:
1.在配套关系上 , 部分车企培植了自己旗下的电驱动供应商 , 但也不排斥纳入第三方优质供应商以降低成本 , 主要有自主和外资两类 , 外资多来自传统零部件巨头
2.电驱动市场目前还有新玩家进入 , 一起形成了四类主要的供应商 。 整个市场参与者众多 , 市场集中度不高 , TOP15供应商瓜分了84%的份额 , 没有明显的巨头
3.电驱动行业在电机、电控、减速器等各子部件层面 , 同样呈现出了集中度下降和没有巨头的现状 , 整体竞争格局和系统层面的情况较为相似
我个人是这么看竞争格局的 , 汽车企业可以分为四类:国企、民企、新势力和外企 。
电驱动企业格局也分为汽车企业旗下企业(自己造)、国内头部自主企业、国外头部企业和新进入者 。
按这个思路 , 我把图2的表格重新制作了一下 , 目前还是初版 。 这张表格其实可以分为过去(早期试探阶段)、现在(当前配套关系)和将来(专有平台的供应) , 从技术规格上可以分为低端(高性价比 , 利润极低)、中高端(跑量的主力)和高端(HeroCar展示自己的性能产品) 。 这样进行区分后 , 会比这样的单一一个表格来看 , 更合适一些 , 这里的区分核心要点:
早期试探阶段 , 是设计、制造都要找外部供应商学习 , 要培养人才 , 设立学习过程 , 也要准备投资阶段 , 这个阶段一般很少开始就自己干
中局:一般采取采购和自研自制结合 , 需要找到差异化
终局:通往未来 , 在电驱动方面能否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的点
NE时代在电驱动领域的研究和会议一直是强项|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文章图片
图2电驱动产业竞争格局
我个人觉得产业集中度其实在飞速提高 , 因为这两年车企都开始分化 , 所以选择好不同的客户是非常关键的 。 电驱动产业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 , 一家车企如果把量做到20万以上 , 如果总体的量集中度很高的话 , 确实第三方采购的意义并不大 。 电驱动里面本身分散的特性 , 使得第三方的国内外企业对于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掌控力并不强 。 我相信在未来2-3年 , 势必形成下一轮洗牌 , 而且在中高端形成很大的差距 。
NE时代在电驱动领域的研究和会议一直是强项|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文章图片
图3产业集中度
03机会和威胁
未来电驱动市场规模可期 , 但因为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 吸引着众多玩家进入 , 导致了竞争激烈 , 企业依靠低价来抢夺份额 , 盈利困难 , 前期巨大的投资难以收回
我个人觉得在电驱动领域 , 车企会把产能和整车产能一一匹配 , 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规划上去 , 自己投资意愿会更强 。 这主要是拉开自己的差距 , 并且提高自己对上游掌控力的核心切入点 , 在10%的渗透率时 , 采购会更灵活 。 到了50%甚至到80%这个阶段 , 自己能掌控的产能供给是重要的 。 既然有这么多玩家和激烈的竞争 , 小的供应商难免会心生气馁保持小富即安的状况 , 同时 , 有资金实力的车企必然会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配上对应的电驱动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