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日企接连搅局中企与深圳上海合作,唯独合肥没听忽悠,今才能反杀

京东方|日企接连搅局中企与深圳上海合作,唯独合肥没听忽悠,今才能反杀

文章图片

京东方|日企接连搅局中企与深圳上海合作,唯独合肥没听忽悠,今才能反杀

文章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市场被垄断的结果 , 就是“挨宰” , 如果你想打破垄断 , 必须面对巨头的一次次致命反击!
最典型的领域 , 当属面板行业 。 要知道 , 和今天四千元左右的“白菜价”相比 , 2008年 , 只有三星和索尼两大巨头能生产70寸大的液晶电视 , 售价却接近40万元 , 是今天价格的100倍 , 当时能在北京、上海买下小半套房 。
彼时 , 全球面板行业被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主导 , 大陆在市场上的表现几乎无足轻重 , 完全依赖进口 。
你以为日韩巨头和中国台湾企业甘于“躺赚”?不 , 它们还联手操纵价格和供货量 , 大力压榨中国市场 。
【京东方|日企接连搅局中企与深圳上海合作,唯独合肥没听忽悠,今才能反杀】公开数据显示 , 2001年至2006年 , 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主要企业 , 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召开多达53场“晶体会议” , 协商价格 , 操纵全球市场 。 结果 , 液晶面板一度占到电视机总成本的八成 。
如此贪得无厌 , 引发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一致性罚款 。 也是在这种急需打破垄断的情况下 , 京东方等具有自主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中企开始受到关注 , 并已经在手机屏幕领域展现出攻势 。

不过 , 当时最赚钱的市场 , 还是电视 , 尤其是27寸和32寸大屏幕电视 , 可谓日韩巨头的“印钞机” 。
很快 , 中国企业开始瞄准这一市场 , 试图建立一条可生产大屏幕的6代线(能生产18至37寸大屏幕) 。 面对百亿投资 , TCL、创维、康佳、长虹等联手京东方 , 在深圳启动“聚龙计划” , 希望借助深圳市政府的投资 , 实现6代线建设 。
中企“团战” , 日本夏普坐不住了 , 游说深圳市政府 , 提出甩开当时技术没其先进的京东方 , 帮深圳建设一条投资280亿元的7.5代线 。
夏普这一招 , 果然够狠 , 2007年 , 深圳与夏普签署合作协议 , 京东方出局 , “聚龙计划”流产 。 你以为夏普真要为深圳送“大礼包”?恰好相反 , 一个多月后 , 夏普就宣布终止和深圳的合作 , 飘然而去 。
同样的伎俩 , 在上海广电信息产业公司计划和京东方在昆山合作建设6代线时 , 再次上演 , 穷追不舍的夏普又一次得逞 , 京东方出局 , 夏普与上广电的合作搁浅 。

日本巨头的反击 , 之所以能两次奏效 , 还是与地方政府没有战略定力有关 。 但是 , 接下来 , 京东方牵手合肥市 , 对方不仅承诺出资60亿元 , 还承诺若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 将兜底出资90亿 , 更强调若夏普再来也“绝不动摇” 。
合肥的坚持 , 为6代线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 京东方后来又在合肥建设了8.5代线、10.5代线 , 自身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 , 力助合肥形成产业集群 , 成为中国光电显示产业的一大中心 。
不只是京东方 , TCL华星光电发展的过程中 , 深圳、湖北等地方政府的投资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换句话说 , 政府助推是中国面板企业能够挫败日本等巨头的反击的关键因素 。
助推之外 , 靠品质和技术的深耕 , 才能真正突围 。

以京东方为例 , 投建8.5代线 , 让中国大陆告别“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 , 接着又耗费6年之功 , 在合肥投建全球首条10.5代线 , 开创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时代 。 两年后 , 这条当时全球最高的世代线提前投产 , 京东方华丽转身为全球领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