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企:请叫我科技公司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邓莉
在智能赛道 , 在全球缺芯之时 , 算力更强的英伟达芯片已被研发出来 , 将在2022年应用在多款国产车上 , 让智能互联实现更多功能;越来越多的5G新车正在投放市场 , 实现人-车-家之间的互联 。 在新能源赛道 , 充电不再需要漫长等待 , 5分钟即可充满200km续航的超充技术即将量产;自动换电机器人可以上门为你的电动车“充满电” 。 在安全上 , 广汽、比亚迪、长城、特斯拉、蔚来纷纷发布不易爆炸自燃的最新电池技术 , 智能辅助驾驶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以上这些 , 只是近年来车企“科技战”的一个成果缩影 。
全媒体采访人员留意到 , 在汽车“四化”趋势下 , 智能化、电气化正催生汽车圈上演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科技竞赛 。 在汽车下半场的竞争中 , 不少汽车主机厂正凭借创新科技“出圈” , 向科技公司转变 。
“我们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
“一会六点我们约在珠江新城的xx餐厅吧 , 我订好座位了 。 ”一边开车 , 何先生一边“聊天” 。 这句话说完 , 他所驾驶车辆的智能互联系统 , 自动给何先生的“饭友”小吴发去了约饭的微信信息 。 在几分钟之前 , 何先生通过智能车机系统 , 已经向餐厅预约好了座位 。 如今 , 与车辆的对话所涉及的服务内容 , 不仅是控制车辆调空调温度、开窗等 , 已然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如导航、订座、缴费、看电影等 。
在车机智能化、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突飞猛进之下 , 车企不再是单纯的汽车制造商 。 “我们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 。 ”上汽智己主理人李微萌如是说 。 在这家新车企的四位主理人眼中 ,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需要车企与传统供应链中的人车智能交互设备、5G-V2X和智能驾驶相关的技术供应商合作 , 还需要在原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向科技公司转型 , 是近年来车企发展的主旋律 。 为了更好地给旗下产品做好科技服务 , 推动自身向科技公司转型 , 汽车主机厂开始跨行业收购、参股 , 甚至强强联合成立新的科技公司 。 如长安与腾讯跨界合资 , 成立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一汽、长安、东风三家车企联合中国兵装集团、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广汽、上汽、吉利、长城也都成立了类似的科技公司 , 业务范围涵盖车联网、共享出行、软件等多个领域 。 丰田汽车也在中国投资了众多初创公司 , 包括滴滴出行、小马智行等 。 从国际上看 , 历史悠久的汽车巨头如大众、奔驰、宝马等 , 也在实现向科技服务公司的“大象转身” 。
万亿资金“抢跑”科技赛道
当前 , 在电气化、数字化、新动力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 成为众多车企的“支出”大头 。 德国大众汽车去年宣布 , 未来五年的投资总额约730亿欧元 , 加速该公司向数字移动公司的转型 , 其针对未来技术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投入 , 从占集团总投资约1500亿欧元的40%提高到50% 。 其他汽车巨头也不甘落后 , 宝马规划了到2025年前投资300亿欧元的转型计划;戴姆勒在未来5年也将投资700亿欧元加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除了大众集团的协同研发资源外 , 奥迪也将在新技术领域投资超170亿欧元 。 仅BBA三大豪华车企 , 就共拿出了1350亿欧元巨资“豪赌”新赛道 。 此外 , 通用、现代、丰田等车企纷纷为转型投入巨资 , 其中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占比普遍超过20% 。
在新赛道的角逐中 , 中国车企的研发投入也达到有史以来最高 , 普遍为总投资成本占比的30%~40% 。 采访人员据公开资料整理 , 东风汽车此前宣布在“新四化”上投入约200亿元 , 投入规模相似的是上汽集团 , 同样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00亿元用于创新技术研发;民营车企长城近3年来在研发领域已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 , 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300亿元;广汽集团近年来在汽车“新四化”的科技硕果累累 , 仅2020年就在研发上投入50多亿元 , 占营收比例超8% , 主要方向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 。 此外 , 采访人员据17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统计 , 国内车企2021上半年研发费用累计为302.75亿元 。 中汽协指出 , 汽车“新四化”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弯道超车全球汽车巨头的机遇 , 加大研发投入将让中国品牌转型更好在赛道实现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