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种地?无人农场助你颗粒归仓

未来谁种地?无人农场助你颗粒归仓
文章图片
你对未来农业的无人农场有什么想象?
闭上眼 , 就有这样一幅画面:地块整齐的大田里 , 入眼一片春意盎然 , 近处水稻秧苗探出小脑袋 , 远处大棚里一簇簇绿色果蔬 , 交相辉映;转眼间步入盛夏 , 夏天的田野 , 满眼是翻滚的稻浪 , 果蔬棚里也一茬茬地换着新苗;入秋 , 风浮动着稻田 , 空气里弥漫着稻香 , 稻子开始收割了 。
而这一切最神奇的是田间地头几乎无人出没 , 那这些农事都是谁来干的呢?
无人农场是什么
无人农场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 , 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 , 或通过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主决策、自主作业 , 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 , 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 其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 。
无人农场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用了高度概括的五句话来描述无人农场:“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施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 ”
从全部依赖人工的原始农场到布设智能硬件设备 , 但需要人工操作降低成本的智能农场 , 再到提供建议 , 辅助生产决策的超级农场 , 最后变成拥有海量数据库、系统自动决断的无人农场 。
作为最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象征 , “无人农场”是进军全球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表示 , 从现在开始布局无人农场技术研发、模式集成、商业机制、支撑政策 , 对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
无人农场的现在和未来
在发达国家 , 因为地广人稀 , 大面积的农田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种植、维护、采摘 , 比如飞机喷洒农药、机械化收割等 , 大大提升了产量和效率 , 相对现代化的农场大规模采用机械化农机进行生产是其标志 。
从技术角度 , 无人化农场的实验在各个国家都有小规模尝试 , 但小规模实验与正式投入使用是两回事 , 想要把无人化农场正式投入使用 , 涉及的技术极其复杂 , 需要融合传感、精密导航、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等 。
比如:想要得知单台农机设备的作业状态、数据、卫星定位、轨迹;通过各种设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上传的田间土壤、农业气象、田间空气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等信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密导航对各个不同设备进行作业协同、数据可视化呈现、通过算法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参与等 , 考验的是平台数据处理分析、智能决策能力 。
英国、美国、以色列、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 , 智能化、无人化耕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中国是农业大国 , 人口众多 , 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少 , 无人化农场的优势是通过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事有利弊 , 现代农业发展之后 , 无人化作业的大规模普及 , 中国国情带来的隐忧在于:占据中国人口基数较大规模的“农民” , 农业人口是否会失业?他们将何去何从?
解放之后 , 中国迅速从农耕社会进入现代城镇化社会 , 尤其改革开放以后 , 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 , 而中国也进入老龄化社会 , 在农业生产的问题也就暴露 , 不少地区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 , 农田大面积抛荒 , 年轻人有故土而难回 , 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 种地收入“靠天吃饭”且收入不算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