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 二 )



图/pexels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 , 要想生产有吸引力的内容 , 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为此支付高额的版权费 , 招股书披露 , 喜马拉雅已与140家出版商达成合作 , 并还在IP合作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
此外 , 营销费用的上涨同样也是其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 。 2021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的营销开支达到12.3亿元 , 同比增加一倍 。 招股书显示 , 营销开支主要用于渠道推广、品牌推广及广告 , 还有其他平台的佣金 , 相对于短视频等内容 , 音频的受众人群仍旧较少 , 因此营销推广 , 吸引用户成为其重要目标 。
因此 , 表面上看 , 作为音频巨头的喜马拉雅的发展之路本来应无后顾之忧 , 但在深入剖析其商业模式之后 , 音频软件们普遍都面临着阶段性的发展焦虑 。
02 音频软件盈利难一直以来 , 在线音频因为其特有伴随属性使其成为用户在休闲碎片时间偏好的活动之一 , 而近年来 , 在线音频这个赛道发展也较稳健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在移动端使用在线音频软件的活跃用户每天大约在线两个小时 , 而4年前 , 这一数字是80.7分钟 , 年复合增长率为9.8%;从市场规模上看 , 这个赛道可以说发展迅猛 ,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 , 同期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的收入从16亿元增长至131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9.4% 。
但另一面 , 正如开篇所说 , 随着短视频的不断细分 , 对音频市场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 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广告商们永远更青睐于视频软件 。

图/网络
目前 , 在声音赛道上 , 已基本形成UGC音频平台荔枝FM、喜马拉雅FM、蜻蜓FM三家巨头争霸的稳定竞争格局 。 同为音频平台 , 三家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 。 喜马拉雅采用PGC+PUGC+UGC(用户生产内容)三种模式 , 蜻蜓FM以PGC内容为主 , 荔枝FM主打UGC模式 。
虽然不同模式造就了不同变现方式 , 但大都无法摆脱亏损的困局 。
虽然喜马拉雅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融资 , 但亏损还在持续 。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 , 在上市前 , 喜马拉雅就已经完成九轮融资 , 资方包括京东数科、阅文、歌斐、张江高科等著名资本 。
而对于另外两家来说 , 情况或许更糟 。
【奔驰|深陷亏损「泥淖」的喜马拉雅,还是门好「声意」吗?】在去年1月荔枝FM上市时 , 创始人赖奕龙曾颇有信心的对外宣称 , 2020年荔枝依靠直播打赏可以实现全面盈利 。 然而 , 在2020年第三季度短暂实现首次季度盈利后 , 荔枝FM便扭盈为亏 , 继续深陷亏损泥潭 。
根据其二季度显示 , 今年第二季度 , 荔枝FM净营收5.593亿元 , 同比增长59% , 净亏损为2900万元 , 同比扩大31.8% 。
上游盈利困难 , 下游从事该行业的主编们也难以分到一杯羹 。 据36氪报道 , 从事音频软件的主播们仅有几个头部主播月收入超100万元 , 95%的主播月收入只有几千元 。
尽管声音软件的商业模式还远不成熟的地步 , 几大互联网巨头仍然争先恐后地入局 。 如今 , 腾讯、今日头条、快手等公司纷纷上线各类长音频产品 , 并携带自家的顶级IP内容 , 进军“耳朵经济” 。

图/pexels
也就是说 , 目前“三巨头”不仅要面临内部商业模式的考验 , 还要面临更加拥挤的赛道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来分食市场 。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喜马拉雅 , 更加压力山大 。
“世界最长的河流成就了‘亚马逊’ , 世界最大的宝藏成就了‘阿里巴巴’ , 那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会成为什么?”
9年前 , 喜马拉雅创始人曾花6万的价格买下了这句广告语 。 而在9年之后 , 或许余建军自己 , 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 喜马拉雅 , 究竟会成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