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视频刷屏,甚至拉升了广告主股价,这样的“顶流”何同学却还被说是“普通人”?( 二 )
【 股价|视频刷屏,甚至拉升了广告主股价,这样的“顶流”何同学却还被说是“普通人”?】然后还不忘加一些知情人士的“泄密”感:
“招行等几个大机构目前每年给网络新媒体部门拨的预算大概是小一个亿,所以他们家跳宅舞妹子的质量是最高的。把这个数字告诉你,就是想说,别抱怨网络不给你机会,这已经是普通人最有机会出头的时代了。 ”
文章插图
知乎用户@Jesse Chan也围绕这支视频背后的关联利益对读者进行了一番深刻启发:
文章插图
不少看客在留言中纷纷发出了“确实”的顿悟般的感叹,好像都一下子掌握了何同学的流量密码,觉得“普通人”何同学能火也不过如此——就像一个个”普通的宅舞妹子”一样嘛,还不是靠“小一个亿”的预算,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而且,喜欢转发这些“资本秘辛”的人,和批评何同学“有团队”的人也有很高的重合。
何同学建了工作室早就是公开新闻,而在这期视频结束时,何同学的致谢名单其实透露了一些他新团队的进展。但这却被不少人当做了槽点:“很明显,何同学已经开始团队运营了”,一副发现了大秘密的口气。其实还是一种认定他就是“普通人”,靠的就是“团队”和“运作”,以及“资本”赋予的流量的逻辑。
可这些对流量、对价格头头是道的聪明分析,怎么看都有点腐朽了,一种极力想要证明自己看透一切,但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不管是使劲质疑何同学视频的科技含量,还是对流量的反复算计,其实都搞错了重点。这些流量和资本以前缺么,尤其是对于一个科技相关的内容领域来说,何同学这样的顶流是前所未见的。他为什么能成功?相比许多人满脑子的资本和流量那一套,更重要的其实就是他有真正好的内容。
“科技含量”重要吗?重要,但那不是全部。不少科技知识类内容创作者的普遍共识是,要让复杂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被观众接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传播度的提升必然会牺牲一部分内容深度——程度的多少其实取决于创作者对自己的终极定位,究竟是一个科技专家,还是一个内容创作者。
何同学显然是后者,这几乎从他开始拍视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他在去年发布的那期《一只鸽子的自白》的视频中曾总结自己的创作:比如找有创意的选题、面对空白文档写新的稿子,通常就要耗费他两周的时间;在《用水解释5G视频为什么更快》视频的拍摄中,一个海洋球产生水波、推动小方片,之后保持静止不动的看似简单画面,他也足足拍了一个星期;到后期制作,琢磨屏幕替换效果也能折腾一天……
总结下来就是,何同学做视频大把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构思创意和怎么把视频拍得更好看上——这是创作者才会有的思维,也是何同学和稚晖君这样把拍视频当做工作生活记录的创作者的根本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何同学需要有一个团队,去更专业、有分工地去运营内容。
在何同学此次视频的结尾,其实可以看到同样是B站up主的小步乱撞等人已经负责起软件等环节。所以与其喊着“有团队”,倒不如思考一下为何一个刚毕业的何同学可以在自己身边聚集许多同样优秀的创作者。
文章插图
就像知乎用户@杜杜写道的那样,
“对于很多唯技术能力论的人,何同学的作品自然不满足那类观众的胃口,放到大学生竞赛中,可能也只是 ‘互联网+’省赛水平。但是何同学就是一位自媒体工作者,他所带有的社会意义是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视频创作内容,而非改变生活的产品,所以我们不必对其求全责备,以一种欣赏而不深究的态度去看何同学的视频就好。”能让普通观众在视频中感受到科技之美,收获科技新知,这很难,但何同学做到了。那些只盯着资本和流量的人可能永远理解不了何同学视频的价值,没法明白这些事儿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
- 电影|国家发改委:鼓励网络视频平台限时低价电影放映
- 儿童教育|首个播放量破 100 亿的 YouTube 视频诞生,竟然是儿歌
- CPU|元宇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公司已投高科技超100亿,股价仅3元
- 联想|新华社发视频力挺联想,司马南阵脚乱了
- 85英寸双120Hz高刷屏,价格低至7777元,优质电视果然不会被冷落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短视频|一年要卖1000亿!余承东定下新目标,华为卖车真正目的被确定
- 短视频|从谭谈交通风靡网络看网络世界的懒堕与良善
- 创业|短视频是如何摧毁当代人的认知?“信息茧房”在作祟
- 短视频|客服外包平台对电商行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