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CAP CTO 黄东旭:如何做出让人爱不释手的基础软件( 二 )
?CPU:哪些线程在工作?这些线程都在干嘛?这些线程各自消耗了多少CPUTime?
?内存:当前内存中存储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的命中率情况?(通常我们更关注业务缓存)?
?网络I/O:QPS/TPS有异常吗?当前主要的网络I/O是由什么请求发起的?带宽还够吗?请求延迟?长链接还是短链接(衡量syscall的开销)?
?磁盘I/O:磁盘在读写文件吗?读写哪些文件?大多数的读写是什么Pattern?吞吐多大?一次I/O延迟多大?
?关键日志:不是所有日志都有用 , 只有包含特定关键字的日志 , 人们才会关心 。 所以 , 有没有特定关键字的日志出现?
通过以上标准问题的灵魂拷问 , 必定可以对系统运行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
?更进一步的关键是 , 这些系统的指标一定要和业务上下文联系在一起才能好用 , 举例说明 , 对于一个支持事务的数据库来说 , 假设我们看到CPU线程和callstack , 发现大量的CPU时间花在了wait/sleep/idle之类的事情上 , 同时也没有其他I/O资源瓶颈 , 此时 , 如果只看这些的数字可能会一脸懵 , 但是结合事务的冲突率来看可能柳岸花明 , 甚至能直接给出这些lock的等待时间都花在了哪些事务 , 甚至哪些行的冲突上 , 这对观测者是更有用的信息 。
也并不是说其他的信息就没用 , 而是相当多的信息的价值是后验的 , 例如:绝大多数的debug日志 , 或者那些为了证实猜想的辅助信息 , 其实在解决未知问题时候几乎没有帮助 , 而且还需要观察者有大量的背景知识 , 这类信息最好的呈现方式还是折叠起来 , 眼不见为净的好 。
如果打开TiDB的内部Grafana就会看到大量这样的指标 , 如stall-conditions-changed-of-each-cf(虽然我知道这个指标的含义 , 但是我猜TiDB的用户里99%的人不知道) , 而且从名字里面我看到了写下这个名字的工程师内心的挣扎 , 他一定很想让其他人(或者自己)看懂这个名字指的是什么 , 但是比较遗憾 , 至少在我这里没有成功 。
观察的下一步是什么?作出行动 。
在做出行动之前想想 , 有行动的前提是什么?我们处理问题的行动大致会遵循下面模式(我自己总结的 , 但任何一本认知心理学的书都会有类似的概念):观察—>发现动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计划—>行动 , 然后再回到观察 , 反复循环 。
这个里面人(或者是老司机的经验)体现比较重要地方是在从观察到猜想这个环节 , 至于观察的动机而言无非有两种:
1.解决眼前的故障;
2.规避潜在的风险(避免未来的故障) 。
假设系统没有问题 , 也不太需要做出改变 。 我觉得这两步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基本上其他环节都可以用自动化 , 唯独这两步很难 , 因为需要用到:人的知识/经验和直觉 。
对于一个拥有好的可观测性的系统 , 通常都是能很好利用人直觉的高手 , 举个小的例子:当打开一个系统后台界面时 , 我们试着不去关注具体的文字信息 , 如果界面中的红色黄色的色块比较多 , 我们的直觉会告诉自己这个系统可能处于不太健康的状态 , 更进一步如果红色和黄色大致都聚集在屏幕的某个具体位置上 , 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会聚焦到这个位置;如果一个界面上全是绿色 , 那应该是比较健康的状态 。
怎么最大化利用人的直觉?或者说要引导到什么地方?我认为最好的点是:风险的预判 。
4、人的直觉用在哪?风险的预判
此处需要利用一些先验知识 。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 , 我想分享一个我之前听过的小故事 , 当年福特工厂里有个电机坏了 , 然后找了个老师傅 , 他听了听声音 , 看了看机器运转情况 , 最后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 , 说这个地方的线圈多绕了多少多少圈 , 将信将疑的工人们照做 , 果然问题解决了 , 然后老师傅开了个1万美元的维修费(当时算是天价) , 福特的老板问他凭啥画一条线就收那么多钱 , 老师傅开了个账单:画线1美元 , 知道在哪画这条线9999美元 。
- 滴滴支付|滴滴出行CTO张博退出滴滴支付董事长
- cto|滴滴出行 CTO 张博卸任滴滴支付董事长
- cto|阿里明确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组织架构 天猫淘宝大融合
- 自动驾驶|阿里合伙人、阿里CTO程立兼任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
- 5G|前瞻者说|海能达CTO孙鹏飞:5G专网能否成为商机关键在频谱资源
- AR|AR/MR解决方案商Arvizio发布“Arvizio Instructor”全新解决方案
- 专利|百度CTO王海峰获中国专利金奖,百度连续四年AI专利申请和授予量全国第一
- cto|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CTO刘亚宵:从年终购物季看跨境电商
- 百度CTO王海峰:AI大生产平台再升级助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 CTO|百度CTO王海峰:百度大脑已有近1400项AI开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