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碰撞安卓,华为的战略转移

鸿蒙碰撞安卓,华为的战略转移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摩根频道,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时代的发展总是各行业相互交织,且有迹可循的。
无论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还是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是一个平地起高楼的过程。在这场跨时代的变迁中,群雄四起,借助技术与时代的红利成为了引导各行各业的弄潮儿。
然而,高楼虽然象征着繁荣,但无序生长的个体性终将会与城市全面规划的统筹性产生矛盾。对立,则就意味着时代的增速下滑以及落幕。
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逐渐消失,对应着全球移动设备的销量下滑、以APP孤岛化封锁发育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陷入了新一轮增长困境。因此,“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应声而来。
为了推动新时代,有的弄潮儿致力于当下,通过对互联网底层架构的改造与革新,倡导“软硬”互联,比如鸿蒙;有的弄潮儿展望未来,期待上层技术生态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冲击旧生态,最终完成世界大同,比如元宇宙。两者殊途同归,共同描述了一个开发且自主的去中心化新时代。
元宇宙尚远,鸿蒙“已成”,万物互联的鸿蒙又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愿景?
未来还是今朝?鸿蒙初衷的战略转移【 鸿蒙碰撞安卓,华为的战略转移】超1.5亿设备使用Harmony OS是华为近日公布的战果,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由此感叹到“鸿蒙,成了!”
以自有操作系统的普及性和稳定性为标准来看,鸿蒙确实成了。时代给与了鸿蒙新的定义,可控的自有系统是华为提前推出鸿蒙的第一目标。但以研发鸿蒙系统对万物互联的促进为标准来看,鸿蒙离“大成”仍有不小的差距。
什么是鸿蒙?在固有印象或者说在华为的宣传下,鸿蒙的最大战略意义在于“独立自主”,防止假如与谷歌决裂后,国产手机无操作系统可用。这符合当时的背景,也符合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但却与开发鸿蒙的初衷或许并不相同。
华为第一轮风波发生在2019年5月,并在同年8月正式发布并开源Harmony OS,但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始于2016年5月。2018年全球手机销量持续下降,安卓系统已显弊端,以时间节点上来看,应对移动互联网的衰退期,迎接基于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或许更贴合研发鸿蒙的初衷,协同程度较高、纵享丝滑也是鸿蒙系统在当下为用户带来的主要使用体验。
不同设备之间兼容性较差是万物互联难以实现的根本,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开源的安卓系统并没有将互联要求纳入底层架构中,不同的企业对安卓系统产生了不同深度的开发,并且在不同的方向建立了自己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当时代要求互联释放更大的效益之时,不同生态之间的碰撞难以调和,而这种矛盾已经不是安卓系统进行补丁升级可以调和的,因此需要新的操作系统。
在时代的变迁路径里,硬件和软件的直观存在感是不断被弱化的,从提供需求到退居幕后,更强调需求的本质而非形式。
打个比方,垂直类APP因为对自身领域的专业而深受追捧,要想保证深度挖掘就需要各立高墙,这最终造成了APP的孤岛化现状,给用户带来了各种不便。因此元宇宙孕育而生,开放性成为了其最大的倡导。
基于安卓系统开发各类软件和硬件亦然,需求从最初的一级指令被降级,各大品牌彼此设限,不同品牌的蓝牙耳机只有在自家硬件上才能发挥最稳定的功能,甚至自家品牌系列产品都不能做到简单的互通。随意搭配不同生态的产品,往往会因不兼容导致用户的切换成本变高,以捆绑刺激消费,间接推迟移动互联网的衰弱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