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36氪首发 |「艾尔达」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发力高效纳米面状电热膜多领域市场推广

微信|36氪首发 |「艾尔达」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发力高效纳米面状电热膜多领域市场推广

文章图片

微信|36氪首发 |「艾尔达」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发力高效纳米面状电热膜多领域市场推广

36氪获悉 , 艾尔达近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 由浩澜资本和辉旺资本领投 , 云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 艾尔达创始人胡如国博士表示 ,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化制造升级改造 , 提升产能、优化供应商体系、开拓市场、纳米膜技术在汽车、空调和电子烟产品应用研究等方面 。
艾尔达成立于2016年 , 是一家专注于研究纳米薄膜、面状电热技术相关的绝缘和电热材料、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 为国内外家电、个护、汽车、电子烟等领域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电热解决方案 。 目前企业已经成功地开发和生产极速、节能、微型化、智能电控的纳米薄膜电热元件、集成模组和电器产品 , 对传统电器产品的加热系统在电热效能转换、即时快速、微型化和方便性方面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和创新 。
艾尔达纳米膜电热产品
艾尔达创始人胡如国表示 , 加热电器产品的成本一般集中在了加热元件和控制元件上 。 胡如国说:“加热电器的控制元件由于智能度集成度的提高 , 以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 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 但发热元件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大的突破性革新 。 目前除了微波和IE诱导生热 , 大部分电器产品仍然是用电阻丝来进行电热工作 。 ”
电阻丝的热功率密度在8-15W/cm2 , 通电后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达到稳定工况 。 胡如国认为 , 以“电阻丝”为发热体的产品结构会有逐渐被纳米膜电热技术所取代的机会 , 仅家用电器市场规模就在千亿元级别 。
艾尔达纳米膜电热元件本质上也是一种电加热技术 , 相较于传统的电阻丝加热元件 , 纳米膜电热元件发热面积等同于传热面积 , 膜的热转换效率高 , 同时膜可以微型化设计 , 节省电热元件的空间和相应的配合材料 。 目前艾尔达的纳米膜电热元件有四大系列:纳米膜石英和不锈钢流过式电热管、纳米膜电热片、纳米膜电热杯和异形定制产品 。
面状加热膜技术原理较早就有了 , 但由于材料、工艺和设备等等的原因在艾尔达之前就没有出现过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稳定产品 。 艾尔达发明的使用纳米技术的膜是热效率最高、功率密度超高、性能稳定的先进技术 。 胡如国表示 , 艾尔达在镀膜工艺、设备上进行了研发和优化 , 采用了包括表面处理、电镀、浸镀、磁控溅射、高温固化在内的多种工艺组合 。 纳米膜产品基材选择相对灵活 , 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
根据艾尔达提供的实验数据来看 , 通电后其膜面升温速度达到50~150℃/s , 功率密度为5~170W/cm2 。 膜的电磁辐射低、电热效率高、可以镀在不同形状的基材表面上、本身体积几乎为零 。 石英上的膜电热元件击穿电压超过5000V , 成品电热转化效率达到92-98% 。
即热式饮水设备是艾尔达首先进入的应用市场 。 目前艾尔达客户包括九阳、苏泊尔、奥克斯、飞利浦、云米、贝咖、海尔、雀巢、荣事达、安吉尔、美的等家电知名品牌 。 标准化纳米膜电热元件及客户定制化模组均在销售 , 最终产品主要包括即热式饮水机、便携超小型水加热器、养生壶、饮品机、泡奶机、电热保温杯、车载加热器等 。 除此之外 , 艾尔达还在极速蒸汽发生器、气体加热、汽车和空调热管理、医疗器械、工业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 。
【微信|36氪首发 |「艾尔达」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发力高效纳米面状电热膜多领域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