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味儿”的实验室才是好实验室( 二 )


实验建筑设施等基础安全水平 , 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 。 在实验室行业 , 越来越多的机构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 并主动改善实验室的工作条件 。
数据显示 , 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约2.8万亿元 。 在这样的投入强度下 , 新建设的科研基础设施设计标准都很高 。 国内大部分新建实验室项目 , 都把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 特别是高校、生物医药行业等 , 把环境指标看得很重要 。
但对于建成时间10年以上的实验室 , 如何按照新标准进行升级改造仍是一个难题 。
过去 , 高校和科研院所建实验楼 , 普遍存在楼层高度不足 , 以及风管、配电预留少等情况 。 “没有设备做不了实验 , 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肯定要先投到设备上 。 ”对此 , 武汉一名高校资产管理处工作人员坦言 , 尽管“重仪器、轻环境”是无奈之选 , 但也造成了实验室安全性、舒适性得不到保障的现实 。 据估算 , 目前国内约有70%的老旧实验室面临更新 。
“与企业的高投入相比 , 高校、院所在硬件的投入上仍要考虑经费的限制 。 ”王悯曾到几家在沪外企实验室参观 , 对于高标准的设备设施投入印象深刻 。 但她认为 , 尽管现在的经费投入强度提高了很多 , 但在一些相对老旧的实验室 , 还存在着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的情况 。
2021年底 , 教育部开展了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 , 要求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室等项目开工前 , 要对空间布局、消防、水电、暖通、建筑材料等提出一般性要求 。 同时 , 要求根据实验室安全使用特点提出包括排风柜、排风量、废气处置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等特殊要求 , 并加强审核审批 。
然而 , “装得起”只是第一步 。 实验建筑里面 , 通风和空调的能耗占到了70%左右 。 在国外 , 整个实验室24小时开机是一种常态 。 无论人在不在 , 排风柜始终开着 , 只有风量的变化 。 阮红正表示 , “用得起”也是改善实验室环境的一个痛点 , 因为维持安全和舒适 , 往往意味着付出更多的运行成本 。
国内许多实验室从费用支出考虑 , 只能从环境上打折 , 空调和通风设施能省则省 。 这些操作带来的结果是 , 实验室出现冬冷夏热、噪声大、温度湿度调节不灵等现象 。 有科研人员表示 , 自己在实验室里工作的考验 , 可能比做出成果的考验更大 。
今年夏天 , 许多城市出现连续高温 。 “在上海的一些老旧实验室中 , 室外温度40摄氏度 , 实验室里36摄氏度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科研人员穿着白大褂在里面做实验 , 很难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 ”王悯说 。
目前 , 包括倚世科技在内的多家国内企业 , 陆续推出了新型国产节能性排风柜 。 针对国内实验建筑的实际 , 最快仅需20天左右 , 就能对一间实验室完成通风设备改造 , 比传统方案降低70%的能耗 , 以最低的投入和运行成本 , 改善实验室的舒适性不足问题 。
阮红正表示 , 老旧实验室的环境差 , 导致新人不愿意进来 , 留下的人工作效率也很低 。 翻新后的实验室环境更加友好 , 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的效率 , 对产出成果也更有帮助 。 同时 ,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把人才留在生化环材领域的作用 。
聚焦科研环境建设 , 共助中国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身心舒适的实验室环境 , 是当下青年科研人员最看重的指标之一 。 实验室能否做到安全、舒适、节能、可持续性 , 也成为高水平实验室的“隐性实力” 。
为助力实验设施防护能力提升 , 倚世科技历经3年攻关 , 以“安全、节能、智能、模块化”四大核心诉求 ,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伯努利层流风幕排风柜、妙流智能风阀等产品 。 攻克了几十年来补风型排风柜的气流组织稳定性难题 , 并解决了通风系统精确、快速、稳定的控制阀门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