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我们不累,双11累!优惠越来越少,不能全怪带货直播

双十一|我们不累,双11累!优惠越来越少,不能全怪带货直播

文章图片

双十一|我们不累,双11累!优惠越来越少,不能全怪带货直播

又是一年双十一 , 今年的许多消费者少了一些疯狂、多了一些理性 。
不知道是不是受双十一节奏向前延伸至10月20日晚8点的影响 , 或是部分消费者过腻了双十一的原因 , 今年的双十一似乎少了点过节的味道 , 就算是在11月11日当天 , 也感受不到太多双十一的活动气息 , 以往厂商们喜欢发的各种双十一战报现在也少了很多 。
近几年电商直播发展迅速 , 电商直播顺势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参与双十一的主要途径 , 用户们在电商主播热情的商品介绍和不错的折扣力度下买买买 。 本届双十一的许多出圈热点也和直播有关 , 如薇娅和李佳琦一晚直播带货超180亿、双十一直播间Excel清单等等 , 一些平时不知道买什么的消费者也喜欢没事看看双十一直播 , 抱着凑凑热闹的心理 , 这也是本届双十一的一个缩影 。
那么为何许多消费都觉得双十一变味儿了?已经十三岁的双十一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又应该如何面对其它线上购物节的挑战?
消费节内卷 , 双十一和用户已显疲态在双十一发展的头几年 , 双十一在当时是少有的电商购物节 , 这一新鲜又新潮的电商购物节玩法吸引了许多用户的参与 。 与现在相比 , 当时国内的电商渗透率还不够高 , 还有许多用户还没有尝试在网上购物 , 双十一凭借折扣玩法吸引新用户加入 , 同时肩负起了提升电商渗透率的责任 。

 而现在却不同 , 电商渗透率遇到瓶颈、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褪去 , 双十一的发展已经由“拉新”变成了“促活” , 通过各种新举措调动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将用户继续留在双十一的体系内 。
以阿里的双十一数据为例 , 2010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增速达到1772% , 同年国内的网上零售额增速和整体零售额增速也创新高 , 之后增速逐步放缓 。 一方面双十一交易额的体量在不断增大 , 让增长变得不那么明显 , 另一方面各种线上购物节的出现降低了双十一的影响力 , 从部分平台、商家到消费者 , 对待双十一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
原来是只有双十一可以选择 , 现在各种线上购物节层出不穷 , 如618、818、双十二 , 还有特定节假日的优惠活动 , 让用户在不同时间段都有得选 , 没必要只等着双十一 。 细分来看 , 每一个电商购物节基本都对应着一个特殊时段 , 双十一在国庆节和圣诞节之间 , 正是线下零售业的空档期 , 让当时还不算强势的线上零售能够避开线下零售的锋芒 。
而618处于年中时段 , 许多数码新产品在三月左右已发布完毕 , 正好经过几个月的发酵期可以迎来一波降价 , 适合许多想换手机或电脑的用户 。 在双十一之后还有双十二、元旦和春季前期的年货节 , 不同的购物节将消费者的需求细化 , 进而分散了双十一的流量 。
在优惠力度上 , 其它线上购物节同样具有相当大的折扣 , 一年下来各种购物节直接让许多消费者看花眼 , 不会专门等着哪个购物节消费 , 购物理念变得更理性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 , 在今年双十一中86.8%的受访用户表示能做到理性消费 , 此外 , 调查中有58.4%的用户表示不能接受形式多样的营销手段 , 对各种套路很反感 。

 经过多届双十一的洗礼 , 许多老用户已显疲态 , 没有太多精力去了解具体的玩法和规则 , 折扣优惠的常态化让消费者们的购物选择变得更佛系 。 回到双十一本身的问题 , 双十一IP在老化 , 不仅是对普通消费者 , 对商家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 商家参与不同购物节谋求利益最大化 , 而不是仅限于双十一 , 一些大品牌还在布局自己的自营渠道 , 降低对电商平台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