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寒武纪:等待下一个爆发期( 四 )
从思元100到思元270再到新品思元370的技术跃迁和时间线来看 , 芯片架构设计师刚完成这一代就要着手下一代 , 永远是滚动推进的过程 。 寒武纪芯片架构设计师需要一直关注国际最前沿的芯片设计、算法 , 让寒武纪的智能芯片能够高效适配未来可能的流行算法 , 但这也不意味着前一代架构就要立即被取代 。 事实上 , 这也是国际顶尖芯片企业所采用的研发策略 。
在外界看来 , 一代接着一代是分段的 。 但对于寒武纪来说 , 每一代架构之间都是互相勾连、镶嵌、攒接的 , 虽然每更新一代处理能力提升、效率优化都很大 , 但代际之间并非替代关系 , 而是适配不同的市场 , 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比如思元370和思元290之间就不是替代的关系 , 因为前者主要是推理芯片 , 后者主要是训练芯片 , 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
AI芯片的构建很像搭积木 , 很多企业会使用ARM的内核 , 这相当于用乐高的积木搭建模型 , 巨头生产好了积木 , 企业只需要搭模型就好 。 但寒武纪用的是自研内核架构、自研指令集 , 相当于自己不仅要搭建模型还要生产积木 , 虽然拥有更高的自主性 , 但也增加了研发的成本 。
最新公布的寒武纪三季报显示 , 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2.22亿元 , 同比上升41.19%;归母净利润-62945.85万元 , 同比下降103.37%;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33亿元 , 同比增长32.78%;销售毛利率为50.75% , 属于芯片类企业正常水准 。
研发费用上 , 尽管已经超过了营收 , 但在巨头同样投入很多研发的情况下 , 为了维持技术和产品的领先 , 寒武纪的研发仍然难以压缩 。
如何看待寒武纪未来发展 , 其实和巨头能否通吃一切一样 , 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 。
如果未来巨头通吃一切 , 那创业企业自然都要消亡 。 而只要巨头无法通吃一切 , AI芯片的市场份额中必然就会有头部创业企业的一份 。
实际上 , 创业企业依然在不断涌入AI赛道、AI芯片赛道 。
今年3月 , 全球电子技术知名媒体集团Aspencore发布的“中国IC设计100家排行榜”中 , 寒武纪入选AI芯片公司Top10 。 在美国著名半导体杂志《EETimes》发布的2021年“Silicon100”电子和半导体创业公司榜单 , 新上榜了9家中国企业 。 CB Insights最新的AI in Numbers报告也显示 , 今年第二季度AI初创公司获得的投资总量超过200亿美元 , 创历史新高 。
在很多国内行业观察者看来AI芯片企业已经处于低谷之时 , 全球范围内对AI企业的看好与投资其实依然处于高峰期 。 初创AI芯片企业SambaNova 6月获得6.76亿美元投资 , Graphcore、Groq、Scale AI等也都是AI芯片领域的热门企业 。
尽管初创企业都会面对巨头英伟达的阴影 , 但目前市值已经突破7000亿美元的英伟达 , 在短短5年前其实还只是一家不到500亿美元市值的不被看好的衰落企业 。 哪怕英伟达这样的巨头 , 发展史也是波动起伏的历史 , 在熬死和打败其他的巨头和初创企业之后 , 等到了AI计算的大爆发 , 最终成为了一个目前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巨头 。
相比于巨头 , 寒武纪目前依然是一家低调的初创企业 。 思元370很早就开始设计 , 2020年三季度完成流片 , 今年二季度完成封装、测试 , 部分客户已完成测试、导入 , 据悉在语音、视觉等场景的性能表现超出客户预期 , 浪潮、阿里云、百度、招商银行等客户均给出了积极评价 , 但这些信息直到发布才告诉外界 。
专业分工是成熟产业链的特征 , 只要寒武纪能够保持“理工男”的朴素作风 , 持续在架构保持前瞻性 , 市场就不缺机会 。
巨头不可能吃掉所有市场 , 巨头不可能所有场景都自研 , 巨头也不会购买竞对巨头的芯片产品 。 那么多初创企业进入AI芯片赛道 , 正是看中了巨头与巨头之间庞大的市场空间 。
- 虚拟人频频出圈,下一个“同事”还会是人么?
- iPhone|iPhone 14外观基本确定,是买iPhone13还是等待,值得等待吗?
- 产品经理|下一个创业风口你认为是什么?
- 魅蓝回归,不改初心再次扶持国产芯片,希望培育出下一个联发科
- 家电业|告别冬眠与等待,今年家电业只有“主动出击”一条道
- 小米科技|下一个美国?日本芯片补贴新要求:至少维持10年生产,否则退钱
- spring|注入华为“灵魂”的赛力斯凉了,下一个凉的是谁?
- 投资|联想投资寒武纪行歌,后者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设计
- 寒武纪|联想投资寒武纪行歌,后者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 生产商|下一个美国?日本芯片补贴新要求:芯企至少维持10年生产,否则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