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角雷达,这款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什么来头?( 二 )


基于以上 , 速腾这款补盲激光雷达实现了更高性能、高可靠安全性、更小的尺寸 , 以及更高的性价比优势 。 以上 , 都是激光雷达面向大规模车规量产的必要条件 。
可替代角雷达,这款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首先芯片方面 , 实现了芯片的全自主可控 , 并领先行业实现了芯片集成化 。 资料显示 , E1的接收端芯片采用先进的3D堆叠工艺 , 将SPAD阵列和高性能SoC集成到一颗芯片 。
通过极简的架构设计 , 大幅简化了电路设计和生产工序 , 使得产品更加符合车规量产的寿命与可靠性需求 , 同时得以大幅降低了成本 。
同时极致的架构设计也能大幅减少激光雷达硬件尺寸 , 便于车企集成 , 可以安装在前后翼子板、车门或车头等位置 。
而在扫描方式上的创新 , 也将进一步提高性价比 。
据介绍 , 在发射端芯片 , E1采用二维可寻址面阵VCSEL技术 。
二维扫描方式的好处在扫描方式相对灵活 , 支持丰富的电子扫描策略 , 可以任意点亮某一块 。
通俗的来讲 , 就是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应用的需求 , 实时动态调节局部发射功率 ,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功耗与能量浪费 。
可替代角雷达,这款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与一维扫描相比 , 二维扫描扫描的峰值功率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 。
其采用的SPAD面阵超过25万像元 , 是业内标杆产品的2.5倍 , 不仅提供了超大视场角 , 还能保证足够高的角分辨率;E1接收芯片的最高光子探测效率超过20% , 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
在发布会上 , 速腾聚创与立讯(Luxshare)宣布成立合资智造企业立腾创新(Luxsense) 。 立讯董事长王来春女士出席了合资企业的揭幕仪式 。 这是速腾聚创布局大规模车规量产的重要一环 。
据介绍 , 速腾聚创智造集群一期投资超10亿元 , 厂房面积超5.5万平方米 , 先后搭建近20条自动化产线 , 并同步自主开发高度智能的生产软件 , 可达到“每12秒生产一台激光雷达”的量产能力 。
补齐感知“最后一块拼图”
激光雷达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 , 今年1-9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5.7万颗 , 全年预计前装标配交付将超过12万颗;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冲刺40-50万颗规模 。
其中 , 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车型 , 将主要以1颗前向、2颗盲区配置为主 , L3/L4的B端前装则主要以1颗前向、4颗盲区配置为主 , 预计2025年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 。
截至目前 , 已经有5家本土供应商真正进入前装交付阶段 。 接下来 , 随着车企一起迈过前装交付的第一道关口 , 到率先实现十万到百万级别的跨越 , 以驱动成本快速下降与产品持续迭代 , 各家激光雷达企业也在加速赛跑 。
这个过程中 , 瞄准细分赛道 , 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场景与功能应用的需求 , 通过更为丰富多元化的配置方案 , 来帮助主机厂实现功能的快速落地 , 将是激光雷达供应商接下来的主要竞争方向之一 。
这背后 , 是激光雷达的盲区配置需求已经明确 。 一方面 , 通过增加两颗或四颗相对成本低的激光雷达 , 实现城市NOA的功能落地;另一方面 ,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环绕方案 , 从功能开发角度 , 更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冗余能力 。
从市场上来看 , 包括阿维塔、埃安、小鹏、长城多款车型选择了2-3颗激光雷达配置来解决感知盲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