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智慧生活全员爆款,穿戴设备异军突起 荣耀智慧生活时代来袭( 二 )
可以看到 , 无论是哪一个细分品类的产品 , 多屏协同都是荣耀产品的核心卖点 , 笔记本与手机、平板、大屏包括穿戴设备高效协同 , 带来智慧型的多场景、多终端共融体验 。 这让荣耀不仅仅能够在双十一这样的营销节点上抢占先机 , 也保证了其在多元化智能终端市场上持续的竞争力 。
市场当然也注意到了凭借多款热销产品强势回归的荣耀 , 国信证券在10月的研究报告中就高亮指出:“短期荣耀品牌的强势崛起依旧是消费电子板块中具备超预期潜力的方向” 。
“1+8+N”照进现实全系列产品的热卖证明了荣耀的全面复苏并非偶然 , 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要素帮助荣耀重回市场C位:一是过硬的产品能力(客观实力) , 二是强烈的创新欲望(主观意愿) , 三是坚定的生态化战略(实践方法) 。
产品能力已无需再赘述 , 荣耀继承了华为在智能硬件领域最出色的人才 , 拥有在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团队 , 从工业设计到功能实现 , 再到优化、量产 , 荣耀在每一个环节都处在行业的最高水准 。
荣耀强烈的创新取向也在产品中得以体现 , 技术如同荣耀的文化信仰 , 通过底层创新 , 实现从系统层到应用层、再到体验层的综合重构 , 是荣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方法论 。 以荣耀MagicBook V 14为例 , 荣耀让它在影像方面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从2007年起PC的摄像头就达到了100万像素 , 但直到今年这依然是主流 , 荣耀MagicBook V 14第一次把摄像头提升到500万像素 。 PC搭载高清摄像头并不是提升像素那么简单 , 苹果Mac晚于荣耀步入高清时代 , 还需要采取刘海式的挖槽设计 , 但荣耀却经过长期打磨实现了极窄边框 。 荣耀CEO赵明在接受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栏目采访时总结:“为这颗5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我们打磨了将近一年 , 因为需要很强的结构设计理念 。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单产品的升级以及多设备的协同 , 我们认为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 。 ”
相比于存量市场的竞争 , 创新的优势让荣耀更善于开拓增量市场 , 特别是PC , 常年来沉溺于配置堆砌让PC领域显得缺乏创新力 , 荣耀把手机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迁移至PC, 不但促进了荣耀PC的热卖 , 某种意义上说 , 也带动了行业的成长 。
1+8+N的全场景生态化战略 , 被荣耀锁定为核心战略 。 伴随智能终端市场的智能化、物联化变革趋势 , 从单一终端体验迈向整合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是一个必然结果 。 大众对于多屏联动的工作、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习惯 。 荣耀智慧生活的全系列产品 , 天然具备协同、互联的属性 , 把全场景协同做到了基因里 。 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 , 荣耀智慧生活体系能够让更多智能设备成为互联的中心 , 将互联能力构建在每一个使用场景中 。 用户在哪里 , 互联的中心就在哪里 。
可以说 , 荣耀1+8+N的构想 , 已经照进现实了 。
如何打造N?赵明:和伙伴一起 , 不断创新 , 不断突破畅想一下 , 无论你是走在路上抬起手臂 , 还是坐在路边拿出手机 , 亦或是坐在工位、咖啡厅搬出笔记本 , 或是坐在家中的客厅拿起遥控器 , 总之 , 在生活中的任意一个场景里 , 完整、成熟的智慧生态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 那块屏幕无论是大是小(甚至也许可能都不是屏幕) , 它都可以让你连接整个网络世界 , 并便捷地掌控、操作自己的数字资产 , 当场景和屏幕发生切换时 , 享受的服务和功能 , 也都是无缝衔接的 。 这 , 就是荣耀勾勒的全场景智慧生活 。
当然 , 这种覆盖各类人群、各类场景的智慧生活 , 无法由一个品牌独立完成 。 所谓生态 , 就是为每一方参与者创造价值的平台 。 在1+8+N中 , 可以理解N就代表了更多的智能家居、移动办公、影音娱乐等不同场景 , 1+8是既定的 , 但N是发散的 , 甚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它的构建 , 需要多重力量的参与 。
- 荣耀|今年过节不乱跑,荣耀智慧屏1499起,和年夜饭一样真香
- 荣耀magic3|实力旗舰!5200mAh+4nm+1TB,荣耀新机亮剑
- 我们的生活|社交正在推动“孤独生意”多元化发展,天聊将重塑用户精神世界!
- 小米12|自研动态性能调度!小姐姐实测小米12 Pro《王者荣耀》:功耗下降20%
- 小米科技|我用的红米10x和小米10pro手机信号,比一台华为p30,一台荣耀v20强
- 荣耀MagicV能否成折叠屏手机新拐点?带你体验
- 华为Nova|无限套娃!华为nova 9 SE入网,外观、配置与荣耀50 SE一致
- 尴尬了!鸿星尔克与王者荣耀联名宣发翻车,两次发文皆未得到回应
-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既是大屏|荣耀Magic V能否成折叠屏手机新拐点?带你体验
- 中文|爱数智慧CEO张晴晴:基于”情感“的人机交互,要从底层数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