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团队规模、“新鲜”程度、利益驱动、层级结构……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四 )


然而 , 一个团队能在多大程度上尊重个人意愿 , 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团队内部的层级结构 。
不久前 , 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文章里 , 吴令飞团队发现 , 不同层级结构的团队 , 其创新能力也有所不同 。
“科研团队的层级结构和其科研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在越相对扁平化的科研团队中 , 撰写出高度新颖性论文的概率越高 。 ”吴令飞说 , 而更加层级化的团队则更可能遵循已有的研究思路 , 做出颠覆性创新的概率也更低 。
需要注意的是 , 根据吴令飞团队的研究 , 层级化小组虽然创造力不如扁平化小组 , 但其论文产出量却要高于后者 。
“这并不难理解 , 毕竟层级化的增加 , 往往意味着团队规模的扩大 , 而这种相对固定的组织化是有利于团队成员论文发表的 。 ”吴令飞表示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论文往往缺乏创造性 , 而且论文发表收益也往往会集中在团队的几名核心骨干成员中 。
“这些问题的背后 , 是过多的层级结构更容易限制年轻科研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 , 毕竟团队层级增多 , 往往意味着一线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对上‘汇报’和接受‘管理’上 。 相比之下 , 扁平化结构则更利于年轻团队成员彼此间的沟通与碰撞 。 ”他说 。
如果将这一话题深入 , 吴令飞觉得其实可以提出一个更加“哲学化”的终极思考——科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团队规模、“新鲜”程度、利益驱动、层级结构……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什么在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如果你认为科研的目的和产品是制造论文和科学发现 , 那么无论是层级模式还是扁平化模式 , 都各有好处 。 ”吴令飞说 , “但如果说下一代‘科学家’才是科研的终极‘产品’ , 大部分论文发表只是训练他们的副产品 , 那么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 , 如何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人文手段 , 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学者 , 才是所有政策制定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