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36氪独家|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造车计划停滞,团队濒临解散
文 | 李安琪
编辑 | 苏建勋
“造车”是今年科技行业的热词,但不是所有玩家都适合这场游戏。
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的乘用车“造车”计划目前趋于停滞,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车团队也将面临调整。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团队部分成员已经离开,加盟其他新造车势力公司。
该公司的造车计划从今年年初筹备至今。在36氪此前的报道中,小马智行的初步规划是制造乘用车,为此还特地从小鹏汽车挖人加盟。
36 氪对此向小马智行官方求证,截止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但造车显然是一个财力、物力、人力投资巨大的工程,远非一般初创公司能够负荷,尤其是对盈利还成问题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言。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造车的从0到1大概需要200亿。
而小马智行在今年2月份完成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总融资额超过11亿美元。对于造车工程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上市受阻对小马智行的造车计划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前小马智行传出将以SPAC方式赴美上市,由于国际关系摩擦加剧,公司的上市计划不得不被搁置。作为后入局者,没有强如小米、百度那样的资本支撑,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很难单纯依靠融资来拓展更多业务领域。
另外,一位小马智行的离职员工对 36 氪表示,公司内部可能把造车想得简单了,“对造车缺少了些敬畏之心”。高层间甚至流传一种说法:未来汽车的核心是智能(即自动驾驶),而小马智行已经具备了最好的自动驾驶能力。言下之意是,小马智行掌握了自动驾驶技术,即等于掌握了造车的命脉。
这种观点此前在内部是否达成共识已经不得而知。但该离职员工表示,“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后,团队开始逐步有成员流失。
造车失利,是继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业务收缩,核心骨干离职创业之后的又一业务变动。
此前据《晚点LatePost》报道,小马智行已将卡车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入了乘用车研发团队,且卡车部门自动驾驶技术核心负责人潘震皓、孙浩文等在调整后离职。
作为一家成立5年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一直对外表明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动驾驶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如何实现量产、实现商业化落地是该阶段的努力方向。
然而,卡车业务的扩张与收缩,“造车”计划的失利,这些战略上的举棋不定,都可以看到这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寻求更多可落地商业场景上的急切。
赴美上市受阻,有投资行业人士对 36 氪表示,小马智行目前仍在寻求港股、A 股的上市可能,这也意味着要切断烧钱的造车板块,同时迅速做大收入。
这也代表小马智行不能停下商业化的步伐。在与多位小马智行离职员工对谈中我们得知,在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业务、卡车业务、造车业务之外,小马智行还在投入另一部分业务——辅助驾驶。
上述离职员工告诉36氪:这部分业务在内部称之为“L2++”,未来不排除与车企合作、达成辅助驾驶技术上车的可能。此前小马智行也曾与小米雷军有过接触,但小米最终收购了一家名为Deepmotion(深动科技)的自动驾驶公司。
目前小马智行的辅助驾驶车辆测试工作已经在广州南沙开展,与已有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不同,辅助驾驶测试车在外观上已经没有了激光雷达的痕迹。
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低级别辅助驾驶领域,在业内通常被称为“技术降维释放”。L4级自动驾驶完全依赖车辆系统来实现自主行驶,技术难度复杂,因此距离规模落地尚有时日;而辅助驾驶则是处于人机共驾状态,技术难度较L4低,所以渐成当下车企智能化转型的风口。
- 36氪5G创新日报0112|福建省首个“5G+VR”英模会客厅正式上线;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G+ 5g
- 互联网时代|原极狐汽车总裁被挖至小米 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 【e汽车】做更懂你的智能出行伙伴 魏牌举办用户粉丝节
- 注册资本|美的集团投资成立汽车部件公司,注册资本 2 亿元
- 进军元宇宙?哪吒汽车申请哪铁宇宙商标
- 36氪|启中教育:如何实现店铺爆发式增长
- 曾遭2大中企拒绝!苹果汽车项目或迎重大转机:韩国企业争相加入
- 充电桩|多地小鹏自营充电桩离线,小鹏回应:因网络故障,已在紧急修复
- 「白海科技」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定位云原生36氪首发 | 生产工具
- 百度|云计算将成智能汽车风口还是陷阱? BATH为何相继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