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人性化的智能制造( 二 )


加之市场饱和期 , 疫情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影响 , 都证明了原先预测订单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当下市场环境 。
调整已成必然 。 通过一系列内外疏通 , 从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 , 到智能化 , 3年时间 , OPPO郭小聪表示 , 把制造周期从16天调整到6.8天 , 最新推出的Reno9即是如此 。
他表示 , 从2023年起 , 将从预测生产模式转为ATO(按订单式)模式 , 即不再采用主观决策 , 而是先获取代理商需求 , 规范其对自身订单的预估 , 从而缩短后续制造流程的时间 。 从准备原料、组装贴片 , 到总装、测试 , 再到物流 , 制造周期进一步缩短至6天以下 。
机械臂不等于智能制造
没有统一标准前 , 一切“智能”都是纸老虎 。
从2016年到2020年 , OPPO内部引入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 , 而这些设备的导入时间前后差异导致设备设计差异比较大 。 想要让所有的设备保持生产一致性 , 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标准化 。
据郭小聪透露 , 公司在2020-2022年期间基本按下了扩张“暂停键” , 不再大量引进新设备 , 为的是重新梳理工厂里标准化流程 。 OPPO做了三件事情:第一 , 物理标准化 。 彼时OPPO有15000台设备 , 要把同功能的不同设备归类 , 把不同供应商设备归类;第二 , 数字标准化 。 由于不同供应商设备之间的系统完全不同 , OPPO花了大量精力搭建新的软件控制平台 , 从而实现一个软件管理不同供应商的硬件设备;第三 , 海外建厂标准化 。 由于国内外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 厂房落地的情况不同 , OPPO将海外建厂的流程标准化 , 可实现全球各地应要求快速建厂 。 原先中国企业数字化最为人诟病的 , 就是没有自己的软件系统 , 硬件买回来能装 , 却需要供应商来管理 , 这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设备维护成本 。 我们需要人性化的智能制造
文章图片
不仅是硬件设备的软件不同 , 财务和研发管理等系统软件也不同 。 各系统之间的割裂导致信息不流通 , 这也是传统企业数字化时头疼的问题 。 例如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全单销售管理)和TM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之间无法无缝交换信息 , 从上至下的影响 , 致使管理过程不透明 。
据郭小聪举例说 , 公司以前与供应商的沟通方式比较传统 , 生产计划链条一致性很差 。 外部的订单需求是一个计划 , 来到集成产品交付部 , 得消化分解成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执行计划 , 供应链接到的又是新计划 。 一个链条里计划混乱 , 信息无法打通 , 沟通成本高 。
于是OPPO在2020年启动了供应链系统变革 , 以解决内部计划和外部供应商计划不一致 , 完成供应链管理系统(SRM)升级 , 打通了跟供应商的交付信息链路 。
到2021年将全公司切换至全新协同办公平台TT和公司应用协同办公平台MO , 把ERP、PLM、研发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系统要素集成 , 用一个系统串联起不同的环节 , 让信息流在同一个平台上跑了起来 。
这些所有前置性的标准定下之后 , 才算搭建好智能制造基础 。
数字化转型转到哪里
标准化之后 , 切实的自动化才能进一步实现“智能” 。
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显示 , 2021年 , 中国贡献了全球67%的手机产量 , 全球每3台手机 , 有2部是中国造 。 尽管中国是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 , 但全球建厂可以降低成本 , 这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
OPPO全球拥有10个智能制造中心 ,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等海外工厂 。 怎么让这些工厂标准统一?
首先 , 在生产环节中 , OPPO使用了一些技术手段 , 实现了各工厂要求的标准化 , 通过(AOI:AutoOpticalInspection)光学检测系统的导入 , 把对关键工艺的外观标准进行了量化固化 。 如在贴片工序之后的印刷流程 , 通过全球统一的视觉检测设备导入 , 保证了全球各工厂工艺参数和管控要求的一致 , 以保证印刷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