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系统五个场景,vivo的IoT能否以“慢”取胜?( 二 )


抱朴守拙 , 行稳致远 。 vivo的一个系统五个场景 , 短期内或许难以出现微观层面的具体产品 , 但是以慢求稳 , 以慢求生 , vivo在市场的每一步虽然不快 , 但是留下的“脚印”很深 。

“慢”就是快 vivo的开放IoT之路
松果财经认为 , vivo的“慢”更多的是一种对行业的审慎 , “慢”的背后是vivo对产业“深思考、慢功夫”的坚持 。
小米在2013年便开始在IoT领域布局 , 华为在2018年创立“华为智选” , 通过智能家居的切口进军IoT , 而vivo在2018年才首次提出了自己的IoT战略 , 2022年 , 才推出了自己的首款IoT产品 。
vivo曾表示 , 自己是一家坚持长期主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企业 , 然而当友商纷纷热火朝天抢占IoT市场份额时 , vivo的策略难免显得“佛系” 。
但实际上 , vivo坚持长期主义并没有错 。 当前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智能家居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 手机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控制洗衣机的水位和模式等各种智能化功能的实现 , 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一种IoT技术已然成熟的错觉 。 但实际上 , IoT的技术架构仍在研发、技术标准仍未统一、法律监管等方面仍未完善 。 市面上不同的IoT设备在网络接口、底层协议、数据传输量、操作方式上都有着极大的不同 , IoT的商业概念多元且复杂 , 不同的市场圈层与生态群落彼此交织 。 此时的贸然推进 , 容易在后续市场大方向的转变中产生“调头成本” 。
此外 ,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太多不互通的小生态 , 用户体验难以升级突破 。 当然 , 类似于方太这样以成套系方式推进高端厨电的“异类”品牌 , 套系化产品就可以让他们更好互动 , 但不是所有的IoT产品都是中高端 , 也不是所有时候做成套化且消费者还买单 。
而且从供需关系和场景数量来看 , 某个企业独自研发生产所有IoT产品无疑于痴人说梦 , 因此必须推动开发者生态 , 让外部硬件接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 。 vivo瞄准的 , 也正是体系的建立和开发者生态的营造 。
万物互联的“slogan”下 , 市场热情高涨 , 亦容易让企业“上头” , 当抢占风口成为共识 , 理性和克制更显难能可贵 。 vivo走的这条异于常人的道路 , 实际上就是从更底层的问题出发 , 试图去打通小生态之间的障碍 , 实现更多品牌更多设备的链接 , 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 , vivo的手机出货量要高于华为和小米 , 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 , 第三季度vivo以1410万台的出货量以及20%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冠军 。 依托于手机抢占IoT入口优势对vivo来说并非难事 , 但是其选择用开放的心态和为广大厂商和小生态做服务的目标 , 既是战略定力 , 也是对IoT的深刻理解 。
“慢”就是快 , vivo在IoT领域的一鸣惊人之日 , 已经进入倒计时 。
结语:
vivo的IoT选择以慢求稳 , 以慢求生的策略来走出一条出结果慢 , 但直击生态核心的道路 。 从本次vivo的一个系统5个场景 , 我们看到了vivo的战略定力 , 或许vivo能依托于手机抢占的Iot入口优势 , 但凭借其开放的心态和为广大厂商和小生态做服务的能力 , 定能走出一条特立独行的成功道路 。
作者:好蓝不灵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