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文明是人类医药卫生秩序的开拓者( 五 )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 。 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 , 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 , 被尊为医祖 。 一心为民疗疾不贪图富贵 , 遭同行妒忌谋害致死 。
外科鼻祖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 , 名旉 , 字元化 , 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 东汉末医学家 ,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 少时曾在外游学 , 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 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
他医术全面 , 尤其擅长外科 , 精于手术 。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 , 下狱被拷问致死 。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 , 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 一生救治病人无数不畏权贵被曹操以欺君之罪关押病死狱中 。
药王孙思邈(541年-682年) ,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 , 唐代医药学家、道士 ,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 ,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 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 , 隋开皇元年(581年) , 见国事多端 , 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 , 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 , 不断积累走访 , 及时记录下来 , 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 唐朝建立后 , 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 , 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 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
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 名机 , 字仲景 , 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 东汉末年医学家 ,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 , 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 ,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 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在方剂学方面 , 《伤寒杂病论》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 创造了很多剂型 , 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 , 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 , 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 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
药圣李时珍(1518-1593) , 字东璧 ,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 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 ,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 , 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
李时珍自1565年起 , 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 , 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 , 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 , 考古证今、穷究物理” , 记录上千万字札记 , 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 历经27个寒暑 , 三易其稿 , 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
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 被后世尊为“药圣” 。 都是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中医药文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是中国中医药学文明史诗般的壮举 。
中华中医药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 历经几十个世纪经久不衰 , 在浩如烟渺的历史长河中 , 中华中医药文明距今约有五千多年历史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医学巨著 , 是人类中医药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和历史印记 , 现今留存于世的中医药图书约1159部 , 从公元5世纪开始 , 大多流传于朝鲜、日本、阿拉伯、土耳其、美国、印度等东南亚及欧美多国 ,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重要医药文献 。 其中 , 中华中医药学五大名著 ,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 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 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