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售超过3年还没有贬值,再谈谈索尼的动铁旗舰IER-M9
文章图片
今天再来说说 , 2018年发售的索尼旗舰五单元动铁耳机 , IER-M9 。
我是当年在6500元的价位购买的 , 可谓是比较早的一批M9用户 。 大家都知道索尼家的耳机价格“跳水”严重 。 我当年最早看到索尼的第一代圈铁XBA-H3 , 是4300人民币的价位 , 等我入手的时候 , 它只卖1800块 。 XBA-Z5最初也是4000价位的 , 后来掉到3500价位 , 最后稳定在2500价位……但IER-M9是真的让我吃惊 。 发售3年 , 价格基本稳定在5800价位……连二手都可以稳定在3800-4000价位是真的大吃一惊 。 要知道索尼的耳机在二手市场真的是掉价快得不行 , 但如今二手居然可以保持这么缓慢的掉价 , 这只耳机是不是有独到的魅力?在此我就分享一下 , 用了2年多的它的一些心得 。 主要是关于声音上的心得 , 佩戴因人而异 , 颜值也是因人而异的 , 但至少对于我来说 , 它佩戴一般 , 隔音不差 , 它的碳纤维面板非常耐看 。
文章图片
【发售超过3年还没有贬值,再谈谈索尼的动铁旗舰IER-M9】索尼IER-M9是一支声音非常不索尼的入耳式耳机 。 那么你肯定想问 , 什么才是“索尼味道”的耳机 。 我觉得听一下索尼的头戴Z1R或者入耳的EX1000、Z5差不多就知道什么是索尼味道的耳机了 。 索尼的耳机往往有染色 , 低音比较饱满 , 高音听起来甜美 , 有些时候声音会压暗 , 总体是比较柔和 , 总之是比较有韵味的日系声音 。 但M9一点也不日系……声线比较粗 , 略干 , 符合我们对监听耳机的印象 。
文章图片
IER-M9的频响是比较平直的 , 这完全符合它对于监听入耳的定位 。 什么是平直的声音?那就是两头不翘 , 高音、低音都不突出 , 中音不凹陷的听感 。 反应在听感上 , 就是听起来比较平淡 , 什么都不偏向 , 但相对的 , 什么都不会特别难听 , 也不会特别好听 。
文章图片
IER-M9是一款五单元的动铁 。 2018年的时代 , 动铁已经不是“堆单元”的时代 , 如何去搭配不同单元达到最好的效果 , 已经变成当时乃至现在的动铁的耳机的关键 。 说到动铁耳机就不得不提单元 , 索尼的动铁单元是他家自研的 , 而不是用的公版的楼氏、声扬的单元 。 索尼自家的动铁早前认可度并不高 , 但到了XBA-Z5时代应该是有一定的认可度 。 进化到M9的时代 , 索尼宣称用了镁合金振膜 , 我是今年才在意这种单元材质 。 因为我今年定做过一款镁单元作为卖点的日系耳机 。 安桥的 。 它宣称镁单元可以确保没有传统动铁的那种不自然的音色 , 而更接近于动圈 。 不过最后这款安桥的动铁耳机“难产”了 , 我最后没听到安桥的定制耳机的声音 。 但M9的镁单元的耳机告诉我 , 它的声音确实没有传统动铁的刺激感 , 不如说XBA-Z5时代的声音就没有传统动铁的味道 , 中音和高音的衔接自然 , 流畅 , 是一种平稳的质感 。
IER-M9放弃了XBA-Z5的混合单元 , 而采用了全频单元 。 它的低音非常饱满 , 没有以前动铁的味道不如说索尼的动铁的低音就是一路都比较饱满的 , XBA-40的时代我就没有对它的动铁低音失望 。 并且M9的时代 , 它的低音保持了一定的层次感 , 解析力是好于Z5的 , 但没有Z5那种隆隆感 。 并且衔接感比Z5要出色许多……
M9的高音维持了不错的亮度 , 不会太亮 , 也不会很暗 , 但硬要说的话 , 是偏暗的 。 它的高音非常柔和 。 通透感比起当时的动圈标杆谢兰图 , 是要差一些的 , 没有谢兰图那种透明的质感 , 这意味着它演奏钢琴等乐器 , 会丢失一些活灵活现的感觉 , 但整体却保持着不错的均衡度 。
- 三星|三星手机Soc搭载AMD Radeon GPU曝光,运行频率超过苹果A15
- 微信聊天最令人头疼的场景是什么?一定有人会说是对方发来一连串语音还都是超过30秒的长消息...|终于!微信上线万众期待的新功能!网友:总算等到了
- CPU|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将100只家鸡放到荒野中,它们3年后会有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 微信聊天最令人头疼的场景是什么?一定有人会说是对方发来一连串语音还都是超过30秒的长消息...|微信、支付宝,上线新功能
- 高通骁龙|高通骁龙8扎堆上市,3款国产旗舰性能强悍,性价比超过iPhone13
- 微信聊天最令人头疼的场景是什么?一定有人会说是对方发来一连串语音还都是超过30秒的长消息...|终于!微信新增语音暂停功能,60秒长语音不用重头再
- 近日|丰田grmnyaris官图发布限量发售500台
- 蒋芳|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芯片|高通再见,iPhone将全部采用自研发芯片:2023年首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