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必过分羡慕,有些“社牛”的底色可能是自卑
最近 , “社牛症”成为网络热词 。 与“社恐症”(“社交恐惧症”的简称)相反 , “社牛症”人群在与陌生人交往时 , 能完全卸下心理压力 , 不怕生、自来熟 , 可以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 。
那么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社牛症”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人会表现出“社牛症”的特征?形成“社牛症”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社牛症”并非心理疾病
人们常说的“社恐症” , 学名是“社交焦虑障碍” , 指个体对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的过度恐惧 。 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惧怕他人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 , 这导致他们难以参加演讲、聚会等各类社交 , 甚至在路上与陌生人眼神相对 , 都可能引发他们的强烈焦虑 。
尽管“社牛症”中也有“症”字 , 但这类人没有罹患心理疾病 。 他们是社交圈里的红人 , “社牛症”甚至成了高情商的代名词 。
但是 , 似乎也有一些另类的“社牛症”人士 , 他们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 , 不分场合地“放飞自我” 。 例如 , 有意无意地用夸张的举动吸引他人注意 , 或者在安静的地铁车厢内大声喧哗 。
笔者认为 , 所谓的“社牛症”可能囊括了上述两类人群 , 一类是拥有坚实的自信、敢于投身且享受社交的人群;而另一类人 , 他们的自信则更像是纸糊的老虎 , 在他们浮夸的言谈举止背后 , 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
“社牛”养成的关键期在童年
要想理解为何有些“社牛症”人群如此自信 , 我们首先得来谈谈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源自何处 。
“镜映需要”的充分满足 , 可能是“社牛症”人群自信的最初来源 。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提出“镜映需要”的概念 , 其用来指婴儿在成长过程中 , 需要感觉到自己被足够的肯定和接纳、尤其是得到了被抚养者的理解和欣赏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 时不时会有一些明确希望得到肯定的时刻 , 比如主动向抚养人展示自己的画作 。 科胡特认为 , 当这些重要的瞬间到来时 , 如果孩子能从抚养人眼中看到赞许的目光 , 并得到共情的、及时的回应 , 孩子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 产生一种“我很重要”的感觉 。
长此以往 , 抚养人就能帮助孩子形成一种坚实、稳定的自尊感 , 这将成为孩子日后发展的坚实后盾 。 因为曾经被充分认可的经验 , 会使得孩子长大后愿意相信“我能行” , 进而敢于去面对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世界 。
这部分孩子中不少人可能成为“社牛” , 但还有一小部分“社牛”就没那么幸运了 。
抚养人对这部分孩子总是以一种冷淡、敌意和批评的态度 , 未对他们的“镜映需要”予以满足 , 那么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可能受到压制 。 这些孩子成年后 , 他们早期被忽视的需要 , 可能依旧需要被满足 , 甚至是要被加倍满足 。
这或许就是某些“社牛症”人群不惜哗众取宠 , 也要得到他人关注的原因 。 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 , 来弥补未被抚养人充分理解和肯定的缺失 。
有益于社会的“社牛”才是真牛
根据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 , 人生不可能四平八稳 , 因此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经历一些挫折 , 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 , 这就使得我们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卑感 。
但如果一个人能以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方式 , 来为所处共同体作出贡献 。 在不断作贡献的过程中 , 个人将获得共同体的认可 , 感受到归属感 , 进而形成自信 , 使自卑感有所消融 。
不过 , 也有人并非以上述方式 , 而是以浮夸的举止、傲慢的言行、贬抑他人、过度热情、自我吹嘘或欺凌弱小的方式 , 来减少自己的自卑感 。 阿德勒认为这些人拥有着“优越情结” , 是过度膨胀的自卑感的表现 , 这类人看似做出了许多“优越行为” , 但实则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脆弱 。 阿德勒形容这类人“因为怕自己太矮小 , 于是踮起脚尖 , 试图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 。 那些过分傲慢、举止浮夸的“社牛症”人群 , 很可能就有这种“优越情结” 。
- Python|就差不能对着电脑生孩子了,Python的PyAutoGUI让你连鼠键都敢省了
- 笔记本|班级众筹买打印机,家长30块钱都不愿意出!如此家长能培养好孩子
- 小孩子不懂事抽着玩的是什么梗 小孩子不懂事抽着玩的是什么意思
- 孩子因抑郁症、双相休学,为什么复学失败?家长忽视了这4个问题
- 对比了几家国产手机系统的广告,最过分的真不是小米……
- 笔记本电脑|预算在5000元左右,初高中孩子用哪款笔记本好?这五款热销型号值得入手
- 华为|华为实在太过分了,5G专利数把海思分开还排在了世界第一
- 笑脸纯真!大凉山孩子用歌声庆祝动车首发
- 石原里美宣布怀孕 孩子性别尚未公开 预产期约在春季
- 编程|孩子为什么学习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