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腾讯是要放弃“青少年”了?( 三 )


所以才有了2021年5月底 , 新华社直接点名“部分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巨大漏洞” , 并“以微信视频号为例”分析了其设置被整体嵌入在微信的青少年模式下 , 没有单独弹窗设置的问题 , 以及可以通过重置密码解除、内容过滤、支付等方面单独存在的问题 。
再到2021年8月6日 ,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告称 , 将对腾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 原因即微信青少年模式不合符相关规定 。 隔天 , 腾讯才赶紧宣布了三项升级措施 , 其中两项都是单独关于视频号的 , 包括:强化视频号内弹窗、内容过滤、使用时长等方面 。
显然、监管和腾讯自身都意识到 , 视频号的青少年模式是当前阶段的矛盾焦点 。 因为在to C这一侧 , 微视失败后 , 视频号可以说是腾讯在短视频领域毕其功于一役的最后希望了 , 所以增长是第一要义 , 每个用户都很重要 , 多一点限制就可能会少一分胜算 。
好在视频号也着实争气 , 根据QuestMobile数据 , 2022年6月视频号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8亿 , 远高于抖音和快手 。 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才10亿出头 , 况且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 , 中国0—14岁人口约为2.53亿 ,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口至少有超过3亿 。
以视频号的用户数据来看 , 其有可能是国内未成年人最多的短视频平台了 。 再叠加微信本身绑定着国内最大的社交关系网和支付渠道 , 外界才对视频号的青少年模式格外关注 , 一次次催促加码至合理水准 。
这也引申出第二个问题 , 腾讯一开始并没有把短视频的载体放于微信 , 而是尝试独立APP , 但在微视失败后才迫于无奈 , 将视频号内置于微信中 , 借助其资源来与抖音快手对抗 。 这种资源 , 就是微信在中国互联网中独特的 , 接近基础设施的地位 。 此前新立场在《输入法被嫌弃的一生》中 , 也详细分析了微信接近操作系统的权威 。
那么 , 为了加持新业务虽然能够理解 , 但将一款复杂而影响深远的应用 , 内置于另一款基础设施级的产品中 , 这种内置是否合理 , 又是否应该成为常态呢?最起码 , 可能会带来些如前文提及的 , 新华社报道中那样本不必要的治理问题 。

腾讯从来没有放弃过“青少年”群体 。
To B的业务虽好 , 但其拓展难度和短期内的天花板毕竟是有限的;腾讯重回增长 , to C业务必然不会缺席 , 目前来看视频号是重要的一环 , 但未来是否会有其他新业务呢?
而不管新技术新趋势会造就哪些新业务 , 腾讯to C都不会脱离年轻人这个基本盘 , 这也导致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 , 或许还会不断在新业务中重现 。
至今为止 , 腾讯在游戏、音乐、视频、直播等领域的青少年模式都相继得到了完善 。 作为企业而言 , 这点值得称道 。 但企业经营需要总结经验 , 如果一家企业可以延续旧业务中合规且正确的结论 , 那就没有必要在新业务中把“老错误”犯一遍 , 上演一出“犯错、改正、加码、再改”的过程 。
加强对自身用户群体的保护 , 爱护年轻人这个基本盘 , 腾讯才会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