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投资绊了脚( 三 )


小米被投资绊了脚
文章图片
即便如此 , 与腾讯的投资帝国相比 , 小米的投资能力显然要更逊一筹 。
从相同点看 , 首先 , 腾讯与小米都以流量能力作为自身的投资基础 , 为被投资企业送去品牌背书及流量渠道 。 其次 , 双方都有给予被投企业较高自由度的传统 。
小米被投资绊了脚】小米创始人雷军则素来享有“帮忙不添乱”的美名 。 而腾讯旗下阅文集团、腾讯音乐集团等仍然保持较高自主决策程度 。 此外一个知名案例是 , 腾讯尽管完全控股《英雄联盟》的开发商RiotGames , 但不干涉其运营节奏 , 甚至放任其《英雄联盟手游》在国内市场与《王者荣耀》拉开赛马大战 。
但腾讯与小米的投资风格仍然有较大差异 。
1、双方的流量质量不同 。 小米的流量生态远不及腾讯的社交媒体流量强势 。 前者的投资依赖小米品牌的流量 , 侧重性价比的特点 , 使这一生态链缺少对成熟品牌的吸引力 , 需要依赖后续SKU、用户体量的扩张对品牌实现倒逼;而后者坐拥10亿级别的月活用户 , 其流量质量非小米能比 。
2、双方的投资目的不同 。 2011年“3Q大战”后 , 马化腾等管理层确定了腾讯资本+流量的核心竞争力 , 投资被视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二曲线 , 由高盛背景的总裁刘炽平亲自操刀 , 除CDG事业群以外 , 腾讯的各事业群拥有独立投资的决定权 。
相比之下 , 小米集团的对外投资并未体现在组织架构层面 , 而是依托于天津金米、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形象出现 。 用雷军的话说 , “我需要专业的团队帮我管理我的投资” 。
在与被投企业关系上 , 腾讯与拼多多、京东、美团、唯品会、贝壳、滴滴等被投企业都体现出流量与渠道的关系 。 借助这些渠道 , 腾讯得以在不亲自下场的条件下 , 完成了社交流量在电商、O2O等赛道的变现 , 这也形成腾讯“要股权不要投票权”的传统 , 以强化流量与渠道间的分工定位 。
而小米的生态链投资 , 往往表现出较腾讯更弱的控制欲 , 即股权占比普遍较低 。 这从小米财报披露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与按权益法计入损益的两种投资体量对比中可以看出——小米小额入股的企业总体量大幅超过控股企业 。 相较“再造帝国”式轰轰烈烈的腾讯投资 , 一个蜻蜓点水式的小米投资风格浮出水面 。
值得关注的是 , 此次对深动科技的投资中 , 小米一反常态地“背叛”既往小额入股的供应链投资策略 。
这表明了小米的某种心态转变 。 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 小米的Alot生态链、互联网服务、MIUI系统等诸多努力 , 都指向改变“心比天高 , 身为下贱”的低附加值产业链地位 。 而在智能汽车的时代风口面前 , 小米投资毅然追随集团的发力趋势 , 选择了“AL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