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京东、美团、阿里无人配送的“室内困境”( 二 )


【 赛道|京东、美团、阿里无人配送的“室内困境”】“想要让无人配送快速落地,当前只有通过合作推进。”某自动驾驶企业采购总监Tracy(化名)向我们表示,“因为无人配送当前的市场、技术这些资源要素分别在几只手里。”
这几只手的名字,分别为场景、技术、制造。
一:场景迭代的合理需求
想要让无人配送迅速落地,很显然第一个要义就是有足够的场景需求来支撑。就像开一家川菜馆,厨子再地道,也得有爱吃辣的人才行。
在当前的无人配送赛道上,存在两个巨大的需求场景,一是物流的末端配送,一是外卖等同城实时配送,共有三家以此为代表的火爆“川菜馆”,即菜鸟、京东、美团。也因此,赛道上“爱吃川菜”的需求是完全存在的。
那么菜鸟、京东、美团末端配送的生意做得岁月静好,为何要给无人化一个场景机会呢?
谈擎说AI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当前末端配送主流玩家们而言,传统人力配送模式边际成本递减空间已经不大,这就给到了迭代的合理需求。
我们以网友诟病的“万恶资本家”代表美团外卖为例,网友整天在骂外卖涨价、骑手可怜,那美团平台真有那么挣钱?我们看数据,2020Q2,美团外卖佣金收入127亿,仅骑手成本就100亿,占比高达近八成,确实“不挣钱”的美团外卖自然也满肚子委屈。
不难发现,边际成本虽然会随着规模的扩大递减,但末端配送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产业,非边际成本占比极高,这个递减势必存在天花板。倘若能够无人化,边际成本就会成为大头,有菜鸟、京东、美团这样的大需求加持,相较于当前,成本势必会有一个可观的降幅。
二:无人驾驶技术一片火热
场景这只手能给到需求,技术这只手自然就闲不住了,当前无人配送赛道上盘踞的技术方案研发者并不少。
首先是场景自研派,没有出意外,菜鸟、京东、美团都在技术上坚定地走自研道路,并不希望让核心技术成为供应商的筹码。
当前菜鸟的技术自研主要由菜鸟ET实验室负责推进,已经研发出了菜鸟小G等三款末端配送机器人;专注于“互联网+物流”的京东X事业部,无人车项目于2016年下半年投入研发;同年,美团成立W项目组,启动对特定场景下无人配送的研究,2017年,项目组提升为事业部。
在“场景大户”的自研之外,供应商们也一片火热,百度无人车这座“黄埔军校”出身的朱磊创办的白犀牛,当前已与永辉、大润发、叮当快药等建立无人配送合作;新石器也已经为联邦快递中国市场提供无人配送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城市场景无人小车的毫末智行,早在去年就已经与阿里、美团签署了无人小车相关商业合同。不仅在阿里“小蛮驴”规模化量产方面开展了相关合作,今年4月,毫末智行与美团也正式发布了量产L4级无人车“魔袋20”。
除此之外,赛道上的Apollo、一清创新、行深智能、驭势科技等公司都在技术供应商方面有所布局。
三:整车供应商助力跨过产能地狱
场景+技术,落地就有了基础保障,但想要达到最终的规模化远景,第三只手是另一个基础,即整车制造。
当前美团、菜鸟这些场景方的整车投放数量都在三位和四位数之间徘徊,永辉、大润发等的投放量则更少。但随着技术、法规逐步成熟,规模化是一个必然存在的门槛。从下图可以看到,盯着这个门槛的技术储备工作,赛道上早已开始进行。
赛道|京东、美团、阿里无人配送的“室内困境”
文章插图
(图源:辰韬资本)
不难发现,当前的无人配送赛道着实有些拥挤,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动驾驶想要在无人配送这一场景上快速落地,并非造一个“终结者”就能高枕无忧,而是需要三只手的合力。这就意味着“拥挤”的含义更像是“热闹”,不失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