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近10年,蚂蚁用10+钱包串联起10亿+亚洲消费者( 二 )


无论是在Lazada、Uber、Facebook的手机应用里 , 日本东京的三大机场、各大百货公司、药妆店和全家便利店 , 新加坡的汉堡王餐厅里 , 支付列表中、收银台的立牌上 , 除了熟悉的Visa、MasterCard和银联 , Alipay+也以醒目的方式出现在支付选项中 。
一周间 , 欧亚大陆又有4国超8万商铺可借助Alipay+创新方案 , 连接到亚洲十多个电子钱包、服务除中国游客外的10亿潜在亚洲客 。
一个加号 , 推倒钱包“高墙”
一直以来 , 中国是全球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输出国 , 而中国人出境游的购买力也十分强劲 , 这给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 。 庞大的体量 , 催生了跨境移动支付技术和服务的拓展 。
于是 , 从2013年开始 , 支付宝试水海外 , 成为最早做出境游的中国移动支付工具 , 助力中国游客一部手机游全球 , 服务遍及全球超过56个国家和地区 , 广泛覆盖衣、食、住、行、游、购、玩、退税等多维场景 。
后来 , 蚂蚁集团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客群 , 逐渐由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延伸开去 。
根据英国研究平台MerchantMachine的数据 , 在全球十大非银行账户最多的国家中 , 有三个位于亚太地区 , 即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 越南以69%的总人口无法使用传统银行服务或类似金融机构排名第二 , 菲律宾以66%排名第四 , 印度尼西亚以51%排名第九 。 纵观整个东南亚 , 70%的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 。
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 , 全球大小商业场景提供的选择始终就两个:要么现金、要么Visa、MasterCard 。
因此 , 从2015年起 , 蚂蚁集团就开始通过投资当地支付公司以帮助本土企业打造“支付宝” , “触角”延伸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韩国、中国香港等区域 , 并建设了超过9个本地钱包 。 到今天 , 这些当地版“支付宝”几乎都已成长为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 , 成为当地人首选和常用数字支付方式 , 引领了亚洲的数字生活 。
其中 , 印度Paytm、韩国KakaoPay等成功实现了上市 , 实现了更长远发展 。
印度菜市场的摊主如今也人手一个收款码
而消费 , 实际上是一个买和卖的过程 。 对消费者来说 , 移动支付的逻辑 , 似乎就是一部手机加上一个二维码这么简单 。 但对于蚂蚁集团来说 , 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上 , 都不仅意味着要将消费者引向移动端 , 而且还要把商品提供者带到移动端 。
2019年 , 蚂蚁集团将英国老牌跨境支付品牌WorldFirst(万里汇)收入囊中 , 通过技术和服务升级 , 帮助全球跨境贸易商家一站式跨境收款、零门槛全球开店 。 截止2021年3月底 , WorldFirst(万里汇)已服务超过65万全球客户 , 连接40多家全球主流电商平台 , 覆盖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
如果仅仅从单个市场来看 , 这些移动钱包确实对各自市场支付体验的改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 , 人员在国际间流动复杂 , 支付方式的切换也令人眼花缭乱 , 那么推倒各个钱包之间的“高墙” , 就势在必行 。
这催生了Alipay+ 。 2020年 , 蚂蚁集团首次提出Alipay+全球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 并邀请全球合作伙伴共建 , 用前沿的移动支付技术构建跨境支付能力 , 助力全球商家一次性接入多种数字支付方式 。
这也意味着 , 在蚂蚁的最新全球化实践中 , 蚂蚁国际业务正在升级:从上述钱包时代 , 升级到全新的数字解决方案 , 旨在帮助更多的全球商家和消费者建立起线上和线下的新连接 。 最终 , 通过蚂蚁和全球合作伙伴一起的最新创新实践 , 可以让消费者一个钱包付全球、让商家一个账户卖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