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的教训在现阶段对AR/VR行业也同样受用 , 不管是Magic Leap、Meta或是任何其他公司 , 通过理想化的视频、概念去营销不存在的技术是有风险的 , 可能会引发民众反感和抗拒 , 这将不利于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推广 。
备受期待的技术从首次发布开始 , Google Glass便备受期待 , 这种超前的人机界面交互方式 , 曾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代可穿戴技术的重大进步 。 然而 , Glass当时并没能推动AR眼镜普及 , 反而是后来的Apple Watch等智能手表 , 引领了智能化穿戴设备的进步 。
实际上 , 大家对Glass的关注也来自于谷歌的营销 , 谷歌为我们创造了对未来技术的期待 。 而且 , 当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Google Glass , 你可能需要上Twitter上参加活动 , 才有机会获得以1500美元购买Glass的权利 。 此外 , 你还得本人亲自线下取货、接受培训 , 意味着额外的差旅费和时间 。
Google Glass早期的受众主要是技术开发人员、名人 , 因此在大众看来 , 它不再只是一种技术创新 , 而更像是触不可及的特权 。 Thrun表示:在当时 , Glass成为了财富、差异的参考点 , 就拿我自己来讲 , 我每天戴着Google Glass去开会、跳舞、参加派对 , 别人会把我当摇滚明星一样欢迎 。 这很有趣 , AR眼镜竟然可以让没那么受欢迎的Geek受到人们尊敬 , Thrun本人就体验到了这种效果 。
后来随着Google Glass热度增加 , 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 , 包括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等等 , 其中不乏很多白人男性 。 而没有使用Google Glass的人则认为 , 这些戴AR眼睛的人有点脱离现实 , 甚至还给他们取了外号 , 这进一步损害了Glass的声誉 。
种种迹象表明 , Glass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越来越不“酷” , 它所配备的摄像头 , 甚至还被质疑违反了隐私安全 。
Myers认为 , Glass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谷歌的营销 , 导致产品形象出现问题 。 他还认为 , Glass本可以定位为比Go-Pro更小的穿戴式摄像头 , 但开发人员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晚了 。
实际上 , 谷歌将Glass作为时装去营销 , 其目的是通过与时尚结合 , 吸引更多人去穿戴Glass 。 然而 , 将Glass与模特、名人结合 , 再加上昂贵的价格 , 却脱离普通消费者人群 。 更重要的是 , 人们开始意识到Glass并不能完全做到宣传片中描述的功能 。
在2013年6月 , Google Glasss的公众形象因为PRISM棱镜项目的曝光而再次受到打击 。 这时候 , 即使是产品降价、拉低门槛 , 也为时已晚 , 消费者对科技公司的隐私安全已经产生质疑 , 同时也担心Glass会变成某种监控工具 , 不管是摄像头还是麦克风 , 都可能泄密 。
随后 , 越来越多人开始抗拒在公共场合佩戴Google Glass , 因为担心它的摄像头很显眼 , 容易引起周围人反感 。
实际上 , Google Glass并不算是完整的产品 , 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 早期用户不仅需要支付1500美元 , 还需要免费为谷歌测试该AR眼镜 , 并提供反馈 。
最终 , 由于技术和产品形象问题 , Google Glass于2015年停止向公众发售 , 而从2020年开始 , 其软件更新也停止了 。 尽管如此 , 它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可穿戴AR的雏形 , 并推动了后续语音助手的发展 。 后来 , Snapchat推出了拍照眼镜 , 微软、Magic Leap也陆续推出了AR头显 。
Myers认为 , 如果谷歌没有推动AR眼镜技术突破 , 可能也没有现在AR行业的发展 。 Google Glass为传感器、计算单元的小型化铺平了道路 , 相比于几年前 , 现在的AR眼镜方案已经得到长足发展 。
与此同时 , 回顾、分析Google Glass的失败对于未来AR眼镜发展也很关键 , 我们需要思考 , 为什么公众曾经对AR技术反感 。 Myers表示:谷歌最初希望通过AR眼镜来改变传统的社交方式 , 但没有想到 , 头戴式相机会打破现有的社会规范 , 进而影响人和人之间的自然互动 。 尽管在短视频平台推动下 ,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摄像头记录生活 , 但大多数人在镜头下还是比较容易紧张 , 不能很好的做自己 。
- 今天的主要内容有:《宝可梦:朱/紫》首发三天销量破千万微软认为GTA6将于2024年发布...|3天销量破千万 微软认为GTA6于24年发布
- 知名游戏区视频作者敖厂长发布了一则名为《steam壁纸软件沦为灰色地带背后的辛酸》的视频...|敖厂长带货的App差评如潮:网友前往应用商店怒喷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案到目前仍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索尼:PS6最早2027年发售 推出时将失去《COD》系列
- 巨量引擎|驾一辆车 行百里路《2022上半年自驾游专题报告》发布
- Uber|《恰饭吧爱豆》用互联网思维探索网络微短剧盈利模式是否可行?
- 为什么《终结者:黑暗命运》必须要看2D版?
- 吴玉平创作《医美营销指南》
- 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 海信、TCL、当贝上演中国大屏力量
- 广东《今日关注》当中的“四大金刚”,观众:没有最胖,只有更胖
- 海信|世界杯热度攀升,英国《金融时报》点赞海信ULED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