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S2B模式,并非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模式( 二 )


通过分析 , 我们不难看出 , 同简单地将S2B模式与产业互联网深度绑定不同 , 真正意义上的S2B模式和产业互联网模式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存在 。 它们一个是在巩固中心 , 一个是在削弱中心 , 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关系 。
S2B模式关注重构 , 产业互联网则关注融合
一直以来 , 人们都将S2B模式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零售在于实现对于人、货、场等传统要素的重构 。 何谓重构?所谓的重构 , 就是将传统时代的元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 。 所谓的构建 , 其实就是以另外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拼凑而已 。 原来的「人」 , 依然还是原来的「人」 , 原来的「货」 , 依然还是原来的「货」 , 原来的「场」 , 依然还是原来的「场」 , 一切都未改变 。
尽管通过这样一种重构 , 的确可以释放一些新的发展能量 , 但是 , 这样的能量释放并不能够真正解决产业上下游的根本问题 。 笔者认为 , 传统产业真正面临的问题在于底层的元素 , 内在的结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壁垒和鸿沟所导致的 。 仅仅只是重构 , 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只有对产业内在的元素、流程和逻辑进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改造 , 才能真正获得新的发展 。
同S2B模式仅仅只是关注重构不同 , 产业互联网更加关注的是内在元素、流程和环节的深度融合 。 经过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与催化之后 , 传统产业的「人」、「货」、「场」三种要素发生了改变 , 新的「人」、「货」、「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样子 , 而是变成了新的样子 。
除了「人」、「货」、「场」三种要素发生了深度而又彻底的改变之后 , 它们之间结合的方式同样发生了深度而又全面的改变 。 笔者认为 , 经历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 , 「人」、「货」、「场」三种要素将不再是简单的相加 , 而是变成了一种深度融合 。 未来 , 我们将不再看到「人」、「货」、「场」三种要素这样一种泾渭分明的关系 , 而是真正融为了一体 , 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全新状态 。
重构仅是表皮 , 融合才是内里 。 认识了这一点 , 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S2B模式与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 并且真正找到两者之间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
S2B模式忽视个体 , 产业互联网关心个体
按照S2B模式 , 个体是无法改变的 , 只能是被动接受的 。 所以 , 他们才会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了B端用户身上 , 试图通过改变B端来满足C端 。 这其实是有一种投机心理存在的 。 S2B模式的推崇者们仅仅只是看到了C端流量红利见顶的事实 , 看到了B端市场是一片蓝海的机遇 , 但并未真正注意到以C端用户为代表的个体的力量 。
从本质上来看 , 以S2B模式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 , 其实是在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延续自身的流量思维 。 在这个过程中 , 的确可以获得一定的增长 , 但是 , 如果一直对C端的诉求忽略 , 而没有真正注意到C端的需求 , 那么 , B端改造之后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 , 必然是没有人愿意买单的 。
这是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新零售玩家仅仅只是在B端市场受到追捧 , 一旦进入到C端市场 , 必然会遭遇冷遇的关键所在 。 无人超市、无人售货机等诸多新零售的物种遇冷 , 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 同仅仅只是关注B端的S2B玩家遇冷不同 , 那些真正关注C端 , 正视C端的玩家 , 却受到了追捧 。 无论是新消费的兴起 , 还是新体验的火爆 , 基本上都是在正视C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
同S2B模式对于个体的忽视不同 , 产业互联网则是一个关注个体 , 真正将个体看成是一切发展重心的存在 。 几乎所有的产业互联网玩家 ,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即将个体从一个被收割、被圈养的存在 , 真正转变成为一个被重视、被爱护的存在 。